全面理解并坚持巴菲特投资思想 全面理解并坚持巴菲特投资思想
——在中道巴菲特2008年年会上的演讲
陈理
2008年12月6日
最近几年随着股市的暴涨暴跌,投资界出现非常有趣的现象——股市行情就像一根指挥棒,指挥着人们思想观念、情绪和心态的变化。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人们对巴菲特投资思想和价值投资的看法和信任度,也像过山车般变幻,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沸点降到了冰点。股市善变、人心善变、人情冷暖,暴露无遗。张志雄先生说他对人性保持悲观的态度,是有他的道理的,特别是在股市,在华尔街。巴菲特对接班人的三条要求:独立思考、情绪稳定、对人性和机构的行为特点有敏锐的洞察力,条条都是针对人性弱点。
人性弱点带来的心理误判或认知偏差,表现为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是以偏概全,教条化理解巴菲特投资思想。把巴菲特的“低价买进少数杰出企业股票长期持有”的经典策略等同于巴菲特投资策略的全部,不管什么股票、什么价位都敢买进长期投资。最典型的口号是“死了也不卖。”
另一个极端是矫枉过正,全面否定巴菲特投资策略和长期投资在中国的适用性。并不断有人冒出来要“还原巴菲特的真相”,宣称“巴菲特神话的破灭”。
今天中道巴菲特俱乐部的同道们相聚一堂,我觉得十分有必要就“如何全面理解并坚持巴菲特投资思想”这个话题,作深入的讨论。下面我先谈几点看法,作为引玉之砖,供大家参考,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的发言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面理解巴菲特投资思想;第二部分是坚持巴菲特投资思想不动摇。
第一部分 全面理解巴菲特投资思想
一、巴菲特的投资思想是一个不断进化的投资系统
回顾巴菲特的成长历程,你会发现,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呈现了非常清晰的阶段进化的轨迹。
对巴菲特投资思想发展阶段的划分,一般都是合伙公司阶段为早期,控股伯克希尔后至八十年末为中期,九十年代后至今为后期。其划分方法是根据公司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有一定道理,但严格从他个人投资思想的进化脉络来看不够不准确。我个人的意见是这样划分:
第一阶段(早期) 1949-1971年(19-41岁)从年代看主要集中在五六十年代。投资风格是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法,被后人称为“价值投资法”,巴菲特自己则戏称为只买便宜货的“雪茄烟蒂”投资法。
1949年,巴菲特19岁那年,第一次阅读格雷厄姆的经典著作《智慧投资者》(国内翻译成《聪明的投资者》不够准确。),立即被这本书迷住了。巴菲特的室友伍德说“它对巴菲特而言就像找到了上帝所在。”把这一年作为巴菲特投资思想形成早期的开端是完全有道理的。1970年7月17日,巴菲特在和格雷厄姆的通信中写道“在此之前,我一直是靠腺体而不是靠大脑进行投资。”巴菲特本人甚至把这次经历比作“保罗走在通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并且他从中学到了“以40美分买1美元”的哲学。从此,“安全边际”的哲学成为巴菲特投资思想的基石。
这之后,发生的几件事,对巴菲特的进化都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一件是1950年(20岁)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拜格雷厄姆为师”;1954(24岁)年巴菲特加盟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为格雷厄姆工作;1956年(26岁)成立第一家合伙公司,开始创业;1959年和芒格开始相识相知,并在60年代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1962年巴菲特开始买入伯克希尔的股票,1963年成为最大股东,并于1965(35岁)年巴菲特正式接管伯克希尔;1967年(37岁)巴菲特以860万美元的价格为伯克希尔购买了国民补偿金公司,第一次踏入保险业;1969年(39岁),巴菲特解散了他的合伙企业,专心经营伯克希尔。
在合伙企业经营期间,巴菲特投资方法按特性先是分为三类,后来发展为四类(张志雄先生编辑的《投资大家巴菲特》一书中有详细介绍)。巴菲特在1962年1月份写给合伙人的报告中将自己的投资方法分为三类:
第一类投资:Generals(低估类投资)。是指那些价值被低估的股票。投资比例最大。
第二类投资:workouts(套利类投资)。这类投资的价格更多取决于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而非买卖双方的供求关系。影响投资价格的公司行为包括合并、清算、重组、分立等。与道琼斯指数的表现无关。
第三类投资:Control控制类投资。是指要么控制了这家公司,要么买入了相当多的股份,从而可以影响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这类投资也与道琼斯指数的表现没什么关系。
第一类和第三类可以互相转化。如果买入的“Generals”的价格长期在低点徘徊,巴菲特就会考虑买进更多的股份,从而演变成“Control”;反之,如果“Control”的价格在购入几年内迅速攀升,巴菲特通常考虑在高点获利了结,从而完成一次漂亮的“Generals”类投资。
巴菲特在1965年1月份写给合伙人的报告中,将原来的第一类投资Generals一分为二:Generals-Priavate Owner Basis和Generals-Relatively Undervalued
Generals-Priavate Owner Basis 这是一类被低估的股票,规模较小,缺乏魅力,无人问津。而且其价格远远低于这家公司对一个私人股权投资人的价值(内在价值)。价格长期低估的话,可以转化为Control.
Generals-Relatively Undervalued 是指那些相对同类质地的公司的价格较低的股票。虽然价格低估,但通常规模较大,对私人投资者意义不大,不能转化为Control.
早在1964年,巴菲特就注意到格雷厄姆买进廉价股的策略存在价值实现的问题,并不完美,而且随着股市的上涨这类投资机会越来越少。巴菲特在1965年1月的报告中增加的第四类投资Generals-Relatively Undervalued可视为一种新的探索。但尚处量变得阶段,并没有完全突破格雷厄姆的投资框架。该类投资的最佳案例就是,1964年巴菲特利用“色拉油丑闻”将合伙公司40%的资金投入到美国运通中,并持股长达4年,在随后的5年时间里,美国运通的股票上涨了5倍。
正如芒格说的,在格雷厄姆手下工作的经历和巨额盈利让巴菲特的大脑一度阻塞,很难摆脱如此成功的思维方式。
1969年(39岁)巴菲特读到费舍的著作《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润》得到了很大的启发。而真正使巴菲特摆脱格雷厄姆思想束缚、完成进化的是查理·芒格。芒格对一家优势企业的价值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他使费舍的公司特质理论进一步具体化。“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个方向,而不是像格雷厄姆那样只建议购买便宜货,这是他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视野。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否则我会比现在贫穷得多。”
总而言之,遭遇到价值实现的问题,巴菲特才认清格雷厄姆“不论本质购买任何公司”的哲学的局限性,开始将费舍和芒格的杰出企业扩张价值理论整合进他的哲学中。
第二阶段(中期)1972-1989(42-59岁)。1972年1月3日,巴菲特接受芒格的建议,用2500万美元收购了喜饴糖果公司,以此为开端,芒格就不断地推动着巴菲特向为质量付出代价的方向前进。随着喜饴公司的茁壮成长,巴菲特和芒格都意识到“购买一个好企业并让它自由发展要比购买一个亏损企业然后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去扶持它要容易且与快得多。”,这样的投资思想的形成标志着巴菲特“从猿进化成人”。巴菲特把格雷厄姆、费舍和芒格的思想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个进化阶段的划分,可以从巴菲特和芒格的原话得到佐证。 1997年,芒格在公司股东年会上说:“喜饴公司是我们第一次根据产品品质来收购的。”,巴菲特补充道:“如果我们没有收购喜饴公司,我们就不会购买可口可乐公司股票” 。
这个阶段巴菲特的投资方法的显著特点是,减少套利操作和廉价股票的投资,增加优秀企业控制,利用保险浮存金进行优质企业普通股的长期投资:
1、优秀企业的购并和永久持有:如喜饴公司、内部拉斯加家具店
2、少数“必然如此”的伟大企业普通股的永久持有:如华盛顿邮报、盖可保险、可口可乐等;
3、部分“可能性高”的优秀企业普通股的长期投资。
4、中期固定收益证券
5、长期固定收益证券
6、现金等价物;
7、短期套利;
8、可转换优先股;
9、垃圾债券。
第一阶段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和角色基本上是格雷厄姆式的“私募基金经理”;第二阶段,转型为企业家和投资家的双重角色的合二为一。他说“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个企业经营者,所以我成为更优秀的投资人;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投资人,所以我成为更优秀的企业经营者。”
这个阶段可以用巴菲特1985年的一席话来概括:“我现在要比20年前更愿意为好的行业和好的管理多支付一些钱。本倾向于单独地看统计数据。而我越来越看重的,是那些无形的东西。”
第三阶段(后期)1990至今(60岁以来)。即90年代以来。还可以有一种更加精确的划分方法——1995年(65岁)至今为巴菲特后期。有芒格的话为证:“过了65岁之后,沃伦的投资技巧真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进入90年代后,伯克希尔的未来遇到更大的困难,用芒格的话说:
1、我们的规模太大了,这将我们的投资选择限制在被那些非常聪明的人所检验过得更具竞争力的领域。
2、当前的环境令未来15-20年内的普通股与我们在过去15-20年内看到的股票将有很大的不同。
简单地说,巴菲特面临两难境地:钱太多,机会太少。面对这样的挑战,随着巴菲特的持续学习和滚雪球的威力,巴菲特的投资思想进化到更高的层次,投资技艺更加全面、更加炉火纯青。这阶段投资思想的进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护城河”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巴菲特评估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和内在价值的艺术更加成熟。1993年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首次提出了“护城河”概念。他说:“最近几年可乐和吉列剃须刀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实际上还在增加。他们的品牌威力。他们的产品特性,以及销售实力,赋予他们一种巨大的竞争优势,在他们的经济堡垒周围形成了一条护城河。相比之下,一般的公司在没有这样的保护之下奋战。就像彼得·林奇说的那样,销售相似商品的公司的股票,应当贴上这样一条标签:‘竞争有害健康。’”
1995年5月1日在伯克希尔的年度会议上,巴菲特对“护城河”的概念作了仔细的描述:“奇妙的、由很深、很危险的护城河环绕的城堡。城堡的主人是一个诚实而高雅的人。城堡最主要的力量源泉是主人天才的大脑;护城河永久地充当着那些试图袭击城堡的敌人的障碍;城堡内的主人制造黄金,但并不都据为己有。粗略地转译一下就是,我们喜欢的是那些具有控制地位的大公司,这些公司的特许权很难被复制,具有极大或者说永久的持续运作能力。”
2000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进一步解释说“我们根据‘护城河’、它加宽的能力以及不可攻击性作为判断一家伟大企业的主要标准。而且我们告诉企业的管理层,我们希望企业的护城河每年都能不断加宽。这并不是非要企业的利润要一年比一年多,因为有时做不到。然而,如果企业的‘护城河’每年不断地加宽,这家企业会经营得很好。”
2、投资战略的转变。一个转变:“由于伯克希尔的资产迅速膨胀,以及会明显影响我们业绩的投资空间急剧收缩,使得我们必须做出精明的决策。因此我们采用了一种仅需要几次精明——而不是过于精明——的战略,事实上,每年有一个好主意对我们来说就够了。”这意味着巴菲特采取更加集中持股的投资战略。
另一个转变:因为资本的体量越来越大,巴菲特的普通股投资更加专注于寻找在一个细分领域内价值低估的优秀或良好的大公司,实施选择性反向投资策略,即在一家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大公司遭遇挫折、股价被目光短浅的市场压低时给以积极关注。这意味着格雷厄姆式的不论本质买便宜货的模式不再适合大块头伯克希尔了。
3、“挥棒”概念的发展。美国超级击球手威廉姆斯在所写的《打击科学》一书中解释了自己的击球技巧。它将击球区分成77个单元,每个单元代表一个棒球,只有当球处在最好的单元时(幸运区),他才会挥棒击球,即使这样做会面临三振出局的风险,因为处在最差位置的球将严重降低他的成功率。巴菲特将这一策略和投资作类比,发展了投资领域的“挥棒”概念。1995年巴菲特在对南加州大学商学院学生的演讲中,简述了这个概念:“在投资时,没有所谓的必须去击打的好球。你可以站在击球手的位置上,投球手可以投出好球;通用汽车投出47美元,你若缺乏足够的资讯来决定是否在47美元的价位买进,你可以让它从眼前流过,不会有人判给你一击。因为只有挥棒落空时,你才可能被判出局。”
巴菲特还说过:“我把投资业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业,这是因为你永远不必改变态度。你只需站在本垒上,投手扔来了47美元的通用股票,39美元的美国钢铁公司股票!没有惩罚,只有机会的丧失。你整日等待着你喜欢的投球,然后趁外场手打瞌睡的时候,大迈一步将球击向空中。”
4、跨国投资和收购的突破。巴菲特的首次跨国投资是1991年投资英国的酒精类饮料公司健力士。最有代表性的跨国投资则是2003年投资中石油近5亿美元,最有代表性的跨国收购则是2006年以40亿美元购买以色列伊斯卡尔金属制品公司(Iscar metalworking)80%的股份,这是巴菲特在美国以外进行的最大一笔投资交易,也是以色列历史上来自海外的最大一笔投资。
前几年巴菲特在韩国股市也实施了非常漂亮的跨国投资。他简单浏览了投行提供的投资手册,发现有些财务健全的公司,市盈率只有3倍,他就挑选了大约20只股票买进,等这些股票上涨五六倍、接近其内在价值时卖出。
5、非常规投资更加多样化。鼓鼓囊囊的钱包,迫使巴菲特在非常规投资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在1991年还透过私募的方式投资了三亿美元的美国运通俗称"Percs"的股票,这种证券基本上算是一种普通股,只不过在投资的前三年可以领取一笔特别的股利,条件是在同时间因为股价上涨所带来的资本利得将受到限制。根据约定这些Percs必须在1994年八月以前转换成普通股;1994-1995年建立了4570万桶仓位的石油的衍生合约;1997年购买了1.112亿盎司的白银;1997年购买了46亿美元以帐面摊销的长期美国零息债券;2002年首度进入外汇市场投资,截至2004年底,Berkshire总计持有214亿美元的外汇部位,投资组合遍布十二种外币;同时于同年涉足以欧元为单位垃圾债券市场,至06年总值达10亿美元;此外巴菲特还进行固定收入套利,并持有错误定价的衍生品合约,这些合约可分为两大类:CreditDefaultSwaps (CDS,信用违约掉期合同)、卖出长期的股票指数看跌期权。
值得注意的是,放弃外汇的投资,收购海外公司,是巴菲特不愿持有太多美元资产及现金最新投资策略。正如巴菲特指出,伯克希尔的主要基地仍在美国,但为了防范美汇继续下挫,收购海外优质企业,有一举两得之效。
总之,后期的巴菲特,思想更加开放,技术更加全面。在常规投资的选择技巧上更加炉火纯青,更加集中投资,而且开始加大了海外投资和购并的力度;在非常规投资上则更加多样化,更富进攻性。当专家学者把大师的经典策略总结成教条时,大师又进化了。
二、巴菲特的投资思想是一个开放式的投资系统
巴菲特投资思想是一个开放式的体系,不断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不仅向其他投资流派、投资行家学习,而且向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高手学习,在生命的每个细节中学习。这也是巴菲特投资思想得以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巴菲特说:“如果我只学习格雷厄姆一个人的思想,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富有。”
芒格认为巴菲特的成功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但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持续学习的结果。他在2007年威斯科年度股东大会上指出:“沃伦是这个世界上最佳的持续学习机器。乌龟最终战胜兔子是持续努力的结果,一旦你停止了学习,整个世界将从你身旁呼啸而过。沃伦很幸运,直到今天,即便是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他仍可以有效地学习,持续地改善其技巧。沃伦的投资技巧在65岁后更是百尺竿头更上一层。作为一直从旁默默关注的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沃伦停留在其早期的认识水平上,这个纪录也就不过如此了。”
让我们看看巴菲特从其他投资大师吸取了哪些营养:
1、格雷厄姆的三个基本思想观点:你应当把股票看作许多细小的商业部分。要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而非参与市场的波动。《聪明的投资人》的最后一章中,格雷厄姆道出了有关投资的最为重要的几个字眼:“安全边际。”
2、费舍的“只有最优异的企业经营与远景是唯一值得投资的商业价值”和“没有一个时间适合将最优秀企业脱手”的理论。
3、芒格的聚焦高品质企业投资和格栅理论;
4、彭博的“消费独占企业”是最佳投资价值的理论;
5、威廉姆斯的投资价值理论:今天任何股票、债券或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在资产的整个剩余使用寿命期间预期能够产生的、以适当的利率贴现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6、凯恩斯的集中投资理论和“我宁愿模糊地正确,而不是精确地错误。”的思想;
7、史密斯的保留盈余是企业的附加价值思想。
8、彼得林奇的过早卖出表现良好的杰出公司股份是“拔苗助长”以及在公司表现良好时忙于抛售股票,兑现盈利,却死抱着令人失望的公司的人是在“铲除鲜花,浇灌杂草”的思想。
此外,巴菲特还从威廉姆斯的击球技巧,发展了投资领域的“挥棒”概念,他说:“我的工作就是等待轻松击球的机会。”;从韦恩·格兰斯基的忠告“到冰球要去的地方,而不是它现在呆的地方。”体会到专注于当期收益和短期收益是愚蠢的;从伊索寓言中学到了“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的灌木丛理论,甚至从一个球童的成功故事发展了“与赢家共事”的经营哲学和投资哲学。
《李小龙传奇》里咏春拳掌门人叶大师教导李小龙说:“习武的关键在于习心。只有心智敏锐才能从万事万物中参悟武道。”
同样,理财的关键也在于理心。只有心智敏锐才能从万事万物中参悟股道。巴菲特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芒格的思维格栅理论都是同样道理。
我在看北京奥运会的比赛,甚至在洗奶瓶中都悟到了“双保险”是最佳风险防御的策略。
我在听威尔弟歌剧《女人善变》,得到启发:股市善变,就像天空飘浮的羽毛,如果谁不经意将命运托付给她,谁将是个可怜虫。我在听马晓晖的二胡演奏,体悟到:巴菲特就是一位“二胡大师”,他用护城河和安全边际这两根弦演奏出丰富多彩、无以伦比的动人乐章。
日本德川时代的兵法大师宫本武藏57岁时写成《五轮书》,其中提出了兵法家的基本原则,其中有一条是:务必体认千行百业之要谛。表面看,作为兵法家、剑术家,千行百业之要谛和你有何关系?实际上和我们从万事万物、各行各业中参悟股道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我们永远务必保持谦卑,敞开胸怀,海纳百川,持续学习,思维格栅,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让自己处在不断的进化状态中,永不停息。
三、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可划分为常规投资和非常规投资两大部分
为了便于全面理解巴菲特的投资方法,避免大家把巴菲特的经典投资策略等同于巴菲特投资策略的全部,可以把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划分为常规投资和非常规投资或者传统投资和非传统投资两部分。下面根据巴菲特后期的投资思想进行划分:
(一)常规投资
1、优秀企业的购并和永久持有;
2、少数“必然如此”的伟大企业普通股的永久持有;
3、部分“可能性确高”的优秀企业普通股的长期投资;
4、中期固定收益证券
5、长期固定收益证券
6、现金等价物;
(二)非常规投资
1、廉价股的阶段性持有;即巴菲特合伙公司期间所谓的Generals。是巴菲特早年的传统投资,我把他作为巴菲特晚年的非传统投资。巴菲特前几年在韩国股市的投资经历,重温了这一投资方法,yesterday once more .
2、短期套利;主要是巴菲特所谓的workouts,购并套利;此外还包括固定收入套利等;
3、可转债;
4、可转换优先股;
5、认股权证;
6、垃圾债券;
7、长期零息债;
8、商品期货;包括石油期货和白银期货;
9、外汇期权;
10、衍生品合约。包括CDS和卖出长期的股票指数看跌期权。
从这个划分大家可以看到,这才是巴菲特投资系统的全貌。但国人通常认为巴菲特的投资只包括常规投资的前两项或前三项,这是片面的。巴菲特是技术全面的投资大师。
第二部分 坚持巴菲特投资思想不动摇
在电影《梅兰芳》里,齐如山在看着孟小冬走进梅兰芳生活时,不无威胁地对孟说:“谁毁了他的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陈凯歌导演认为,身为艺术家,内心如果不孤单,就难免失去对艺术的感受。
投资家也是一样的,他的内心如果不孤单,就难免失去对投资的感受和洞察力。巴菲特是孤单的,谁毁了他的孤单,谁就毁了巴菲特;坚持巴菲特思想同样是孤单的,谁毁了这个孤单,谁就毁了巴菲特式的投资者。
所以坚持巴菲特思想并不容易,需要信心,需要勇气,要耐得住寂寞,经受得起误解和质疑。
一、学准学透巴菲特的投资思想是坚持的基础和前提
要原汁原味、不折不扣地学习巴菲特的原创思想,否则,你坚持的很可能是面目全非的东西,是错误的东西。学习巴菲特也要坚持“第一信息源”的原则。最好直接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收集巴菲特本人的言论,跟踪巴菲特的投资动向,揣摩伯克希尔的投资组合。国内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还没有系统研究、学准学透巴菲特思想,没有亲身实践检验巴菲特思想,就主观武断地断定巴菲特思想不适合中国国情,甚至曲解巴菲特思想,要还原巴菲特的真相,用一些不准确或者没有可比性的数据揭穿巴菲特的神话等。
二、明确巴菲特投资思想在中国股市的适用性是坚持的信心源泉
巴菲特的投资思想符合投资的本质,久经考验,具有普遍适用性,是一种有良心、有灵魂的创富学。
所有智慧的投资都是价值投资。价格是你付出的,价值是你得到的,你得到的比你付出的多,这就是价值投资。我们俱乐部的巴菲特研究会,去年有一个实证研究的课题,(是由求索完成的,去年被评为俱乐部研究成果一等奖)通过对1997-2006年十年中766家公司的统计研究发现,有24家公司超越了同期指数表现,股价的年复合收益率在15%以上,而且股价呈现稳定上涨的特征。其中,这24家公司共有13家符合巴菲特选股的特征。投资者如在十年前采用巴菲特的投资策略进行投资,采用集中投资策略,选取巴式公司来投资,长期持有至2006年,便能取得超越市场的回报,从而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一样适用于中国股市,具有普遍适用性。
去年巴菲特访问韩国,也有人提出“韩国股市的结构不适合进行巴菲特式价值投资,对此您有何看法”的问题,巴菲特表示:“以在美国进行的完全相同的方式对韩国进行了投资,而且那样的投资也获得了成功。”他反问说:“如果不是价值投资,难道要进行无价值投资吗?”并强调说:“没有其他的代替方案。”
巴菲特的反问太漂亮了,打颠倒,才知道。巴菲特的意思很清楚,好的投资都是价值投资,而且有普遍适用性。
巴菲特1982年以2.5亿美元进入福布斯排行榜,列82位,1993年以83亿美元首次问鼎世界首富,15年后2008年再次以620亿美元夺冠,足见巴菲特是真正久经考验的马拉松冠军!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华尔街大佬纷纷落马,但却给巴菲特提供了大展拳脚机会,再过5年,巴菲特的资产很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一枝独秀。中国的投资者应该对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给以更多的重视和更大的信心。
三、要全面坚持巴菲特投资方略中的基本原则,不可偏废
如巴菲特在股票投资中的基本原则:企业所有者原则、杰出企业原则、安全边际原则、相对集中原则、长期持有原则等。现在有一种误区,片面强调投资杰出企业的同时,放松了安全边际的要求,认为只要是杰出企业,就可以不管价位随时买进并长期投资,投资者的回报完全寄希望于企业未来乐观的高增长或好运气上,没有任何犯错误的空间和保护措施。安全边际是区分投资与投机的试金石,如果不考虑内在价值和安全边际,就动摇了整个投资的基石,投资已滑向投机,意味着前景莫测。在经济非理性繁荣和股市泡沫期间,这种投机思想很容易对普通投资者带来灾难性的伤害。以巴菲特的推崇备至的可口可为例,如果你在10年前以62倍的市盈率买进,持有至今还没有解套(没包括分红)。这就是不考虑安全边际和内在价值可能面临的困境。高价买进某只好股票,即使最终也是盈利的,但如果考虑时间价值和机会成本(如有低价买进其他好股票的机会)其损失可能是惨重的。显而易见,赢家必须有选择地“下注”,好生意、好管理、好价格,三位一体。
开个玩笑,也许能帮助大家加深记忆:在股市泡沫期间不看股票价格就随便买进做长期投资的,只适合一种投资者——“报复型”的投资者——不满丈夫“包二奶”的怨妇。因为她的动机是报复,所以股价越高越好,这种类型的投资者不需要坚持安全边际的原则。
四、坚持巴菲特投资思想,仅仅坚持常规投资部分是不够的,非常规投资部分也要兼顾
常规投资的股票投资部分,和市场的总体表现密切相关。而非常规投资部分通常和指数表现没有关系。在熊市中,非常规投资部分可以使投资组合表现更出色,对冲股市大跌的风险。巴菲特在合伙公司期间大概用40%的资金做套利,使合伙公司的业绩稳定增长,在熊市远远超越大盘和其他基金,而且没有一年发生亏损。假如在这次股市大跌中,公募基金或私募基金用相当部分资金进行非常规投资,就可以大大跑赢大盘,减少市值的下降。
巴菲特说“仅仅固守一种特定的投资类型或投资风格,投资者不可能获得超常的利润。他只能通过认真评估实际情况并不断训练获得这种利润。”
他还说“我们将着眼于任何类型的投资,只要我们可以理解我们投资的公司,并且相信价格与价值可能差别很大。(伍迪·艾伦在另一篇文章中曾指出过思想开放的优势:‘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更多的人不是两性的,因为它使你在星期六晚上的机会增加了一倍。”
坚持常规投资的同时,兼顾非常规投资,我们就可以成为“两性人”,机会更多,风险更小,技术更全面,投资组合更稳定。
五、深刻反思,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才能真正坚持巴菲特投资思想
索罗斯说得太好了:“一旦我们都能够体会,‘不完美的理解’是人类既存的限制,犯错也就没什么好丢脸的,只有无法改正错误才是羞耻。把认错当成骄傲的来源,才能保住自我。”
看到了吗?要把认错当成骄傲的来源。我们俱乐部的宁静致远,写了一篇《熊市一周年庆》,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和反思,带了个好头。我认为中国投资界,尤其是价值投资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是对股市泡沫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过度乐观,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投资界在3000点时大家讨论泡沫,4000点时都不说了,5000点时又讨论泡沫,6000点时有都不说了。连罗杰斯这样的大师也认为只是潜在泡沫。但巴菲特、芒格却旁观者清。巴菲特在大连告诫大家:“是的,我建议要谨慎,任何时候,任何东西,有巨幅上涨的时候,人们就会被表象所迷惑,人们就会认为他们才干了两年就会赚那么多的钱,我不知道中国股市的明后年是不是还会涨,但我知道价格越高越要加倍小心,不能掉以轻心,要更谨慎。”芒格则直接了当地说,中国股市暴涨后只有一条路就是暴跌。
虽然2007年10月在股市接近6000点时,我在《如何在股市狂潮中避免翻船》一文中提出应对股市危机的诺亚五原则,并提出建立应急基金。但实事求是地讲,我对股市泡沫的重视程度和破灭后带来的巨大冲击是估计不足的。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但去年在大多数人极度贪婪的时候,我们的恐惧程度是不够的。
二是对企业、股票的分类和操作策略比较粗糙,对巴菲特的卖出策略把握不好。哪些企业持续增长,哪些企业周期波动;哪些可以长期投资,哪些只能阶段性持有;哪些严重高估才卖出,哪些价格合理就应该卖出。在大牛市的乐观气氛中,这些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了,于是任何公司、任何价格似乎都可以长期持有甚至“死了都不卖?”,甚至把巴菲特长期持有的经典策略搬出来当借口。
人们忽略了巴菲特对控股收购的企业和极少数伟大企业的股票没有退出策略、宣布永久持有外,其余大多数股票在股价高估,或是出现更好机会,或是企业基本面恶化时,或是买进当初就判断错误时也会卖掉。在2003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甚至承认沒有在股市泡沫化期间脱手其几个较大持股是个重大錯误。即使他曾宣布永久持有的迪斯尼的股票,在情况发生变化时也彻底退出。
据巴菲特的前媳妇玛丽.巴菲特在《新巴菲特原则》一书中介绍,在1998年,巴菲特用高估的伯克希尔股票换股购并通用再保险100%的股份,当时通用再保险投资组合中有大量债券。巴菲特变相隐秘地以很高的市盈率卖出了公司投资组合中的大部分股票,而且免除所得税。按换股价计算。其中可口可乐相当于是以167倍市盈率卖掉的。但从投资组合中看不出来。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巴菲特在《我正在买进美国》一文中,提到之前他的个人账户除了美国债券什么都没有,说明之前某个时候股票已经清仓,其操作策略和伯克希尔有所不同。这一点提请大家进行研究。
三是价值评估上过于乐观。有人茅台估值300元,平安估值200元,神话能源估值100元。体现出估值不够客观、审慎,受市场情绪的影响。甚至为了迎合市场,有人修改了估值方法,或提出价值重估,或者主张从价值投资转向成长投资等,放松了安全边际的要求。
四是资产配置和仓位控制得不够好。在股市出现泡沫时,减持力度不够。在股市下跌时买进过早。尤其是对机会成本重视不够,当股票价格高高在上时,仍然对股票情有独钟,忽略了债券、套利、新股申购等其他投资工具的相对价值和相对吸引力。
五是对投资应急机制重视不够。今年3月我在成都亲历了汶川大地震的惊魂时刻。在地震棚里。在风雨飘摇的夜晚,我强化了对投资应急机制的思考。很多人主张永远100%满仓股票,但碰到股市泡沫破灭或金融危机,其损失将十分惨重;上海很多朋友95%的资产都集中在房产上,但如果来一次“上海大地震”,其打击将是十分沉重的。这样的资产配置和风险防范是经不起意外考验的。所以建立投资的应急机制和应急基金,增强自己的危机处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李嘉诚57年不败的秘诀就是90%的时间先想失败,这样的风险防范意识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六是对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和股市的影响重视程度不够,估计不充分,缺乏宽广的国际视野。特别是对一些上市公司的海外投资的风险估计不足。巴菲特对高盛的投资机会几乎等了一辈子,但当机会来临时,他并没有急于投资普通股,其投资条款依然加了数道保险,而且还有一只脚留在门外,随时可以开溜。你不能不为他的老辣而喝彩!和巴菲特相比,我们的保险公司、银行和投资家们对金融业的洞察力和风险嗅觉显得太稚嫩了,“太傻太天真”了!
六、避免矫枉过正才能正确坚持巴菲特投资思想
反思必不可少,但要避免矫枉过正。因为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百年不遇,中国股市近几年的暴涨暴跌,并非投资的常态,是一个极端的检验,不能完全当成指导未来的教条。不能仅仅根据这次的经验就否定巴菲特思想,否定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就颠覆原来行之有效的投资策略,甚至彻底转向投机。
美国1929年大危机后,格雷厄姆就指出,1927-1933年是一个极端的检验,“我们并不承认1927年到1933年的经历可以成为指导未来的教条。在这段时间中,投机行为是如此动荡不定,我们不能相信这就是市场今后的发展趋势。”,他还指出“投资的理想替代品并不是投机。”
我大胆断言,如果你根据近三年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极端体验来指导未来10年的股票投资,你出错的概率在95%以上。
七、坚持巴菲特投资思想需要积极心态和感恩的心
尽管现在是全球性金融危机,恐慌情绪四处蔓延,悲观主义极度泛滥,除巴菲特外,全球其他著名的价值投资大师如米勒等都遭受重大挫折,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价值投资家也倍受人们的质疑,但我感到欣慰的是,中道巴菲特俱乐部的同道们在总结反思自己的同时,依然从容淡定、精神饱满。
孔子说得好:“无岁寒,无以知松柏;无事难,无以知君子。”没有这次金融危机,你检验不出包括自己在内的人性弱点在哪里,你检验不出自己的投资系统存在哪些问题,你也看不出哪些企业是真正的王子、哪些企业是癞蛤蟆,看不出谁是真正的君子、谁是势利的小人,谁是真正的英雄、谁是狗熊谁是混混。大家都知道,美国1929年的大危机,格雷厄姆因为有40%的融资部位,投资组合损失70%,几乎破产,但这样的沉重打击没有将他击垮,正是这样的挫折才有了证券分析的问世,价值投资的诞生,才造就了一位能够从地狱抵达天堂的圣者。
我们不应该浪费时间去抱怨命运抱怨政府,抱怨这个抱怨那个;我们不应把金融危机当成一场灾难,而是把它当成暴风雪、坏天气一样正常,当成命运赐予我们的幸运,当成低价买进优秀企业的大好时机,当成我们提高智慧、磨炼意志、完善人格的一次极好机会。
宫本武藏流亡他乡,在除夕之夜好不容易找到了唯一的亲人,年夜饭还没来得及吃,就被赶了出去,天寒地冻,“身冷,心更冷”,刚开始他也觉得十分凄苦,但他很快就调整了心态,他想:“看来我还是念念不忘。像婴儿眷恋人体的温热,怀念令人伤感的乳香,才会使自己意志动摇、害怕孤独而羡慕人家温暖的灯火。真是劣根性啊!为什么不能对自己拥有孤独和漂泊而心存感激呢?为什么不能怀抱理想,抱持骄傲呢?不抱理想地漂泊着,不抱感谢地孤独,这是行乞者的生活。西行法师与乞丐之别,就在于心中的理想和感恩。”(《宫本武藏》417页)
在价值投资的寂寞路上,怀抱理想地漂泊着,抱着感谢地孤独,我想这是投资大师和普通股民的最大区别,前者是唐僧,后者是乞丐。
积极心态和感恩的心,可以把坏事变好事,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王石最近讲的“三个感谢”:第一就是感谢国家的宏观调控,原因是让万科在全球金融海啸到来的前一年就提早降价打折,收回了不少现金,有了度过寒冬的资本;第二就是感谢在四川地震期间批评万科和王石的网民,正是由于大家的热议和监督,万科在遵道镇的永久性抗震建筑成为中国之首,万科也在抗震建筑方面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面;第三就是感谢在南京售楼事件中与万科较劲的80后业主,使得万科在精装修房的交房标准上大大提高了水平,让特殊市场时期万般挑剔的业主也心服口服。
表明王石具有敢于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永远保持积极心态的可贵品质,王石的成功绝非偶然,我认为他的成功背后有五个宝贵的品质做支撑:积极心态、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做事有底线、放下与坚持的精神以及顽强的意志。这也是我深信万科一定能安然度过这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态度决定一切,这样积极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巴菲特俱乐部的同道们永远保持这样的积极心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成为俱乐部的宝贵文化和优良传统。
最后,坚持巴菲特投资思想不动摇,信心至关重要。
巴菲特最近说:“信心就像是我们的氧气一样,我们靠它存活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如果让我们五分钟呼吸不到氧气,那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他还说“我看好中国市场,不要计较短时期的情况。未来十年中国股市必将是世界之最。”
我相信高品质的企业、企业家精神和投资家精神,才是中国股市的脊梁、信心的底部。劣质企业、企业玩家和投机客是靠不住的,他们不是中国股市未来的基础。
我深信,真正的巴式投资者,不仅能安然度过这次金融危机,而且能把危机转化为天赐良机。因为巴式投资的核心,是低价买进少数杰出企业的股权,长期投资,随着这些杰出企业的业务发展、价值增长,其股价自然水涨船高。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是平庸企业的敌人,时间站在我们的一边。实际上真正的巴式投资者应该抱持这样的态度,优秀企业的成功被市场晚一点认识更有利,这使我们有机会低价买进更多股份。
我坚信,价值必将复兴,王者终将归来。用格雷厄姆的话来说:“如果你和我一样相信价值投资是一种完善的、可行的、有利可图的方法,就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坚持它,不要被华尔街的时尚、错觉和投机活动迷惑。”
在1974年80岁生日时,格雷厄姆在加州拉约拉的家中朗诵了丁尼生《尤利西斯》的结束段,老当益壮,豪情不减。我希望大家和我一起朗诵,在悲观主义极度泛滥的金融严寒中,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
来吧,我的朋友
还来得及,
让我们去寻找更新的世界。
开船吧!
坐成排,划破滔天海浪
我决心追逐落日
超越西方星斗的浴场
致死方休。
也许深渊会把我们吞没
也许我们将到达琼岛乐土
去看看老朋友阿喀琉斯。
得到许多,未知的也多啊;
虽然力量已不如当初
已远非昔日改天换地的雄姿,
但我们仍然活着。
英雄的心,尽管受到时间和命运的消磨
我们的意志坚强如故
奋斗、追求、寻找,永不退缩!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全面理解并坚持巴菲特投资思想
等待抄底=黄粱一梦?
華爾街的表現就像一個被蒙住了雙眼的人奮力在一個黑燈瞎火的衣櫥裡找一雙根本不存在的黑皮鞋。隨著10月20日當周道指再次暴跌,另一輪無用功又開場了:探尋市場的穀底。
有一種觀念認為,只有當大批投資者終於認栽、一邊揮舞白旗一邊將手中股票盡出之時市場才會觸底。理論上來講,倘若你能慧眼獨具地判斷出這個時刻,就能成功地在市場低點抄底,進而大賺一筆。
不過,這裡有兩個問題。首先,幾乎不可能判斷出投資者何時繳械投降。其次,就算你清楚地看到他們落荒而逃,這種訊息也未必能派上什麼用場。市場低點的確立並不一定以投資者的瘋狂拋售為准,正像我們常常看到的那樣,市場會在一個死氣沉沉的狀態下觸底,此時交易斷流、大多數投資者甚至都不願再為股市勞心費神了。熊市的盡頭往往是投資者的茫然麻木而非大舉潰退。
紐約市立大學柏魯克分校的金融學教授羅伯特•施沃茨(Robert A. Schwartz)說,這裡面隱含的意思是,當投資者最後放棄抵抗時我們自然會知道市場來到了穀底;但是,這個所謂的最後時刻可能只是低點之一,之後可能還有投資者繼續拋售,股指或會繼續緩慢下滑。這位教授告誡稱,在這條下坡路上你可能會遭遇若干偽穀底;如果不是一切都塵埃落定,你怎能知道這到底是真是假?
有趣的是,即便對抄底論深信不疑的市場老手也承認他們不知道低點在哪裡。Wachovia Securities首席市場策略師艾爾•戈德曼(Al Goldman)說,投降式拋售是一種思想狀態,沒有任何具體的定義;你無法對此加以度量,只有回頭看時才能最清楚地捕捉到它。Johnson Illington Advisors首席投資長休•詹森(Hugh A. Johnson)則幾乎是帶著渴望的語氣說,我希望自己能為你量化市場低點,這樣我就可以說:就是這裡,在這個點位時投資者已經逃之夭夭了;但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多去和投資者接觸,你就會有個大概的概念市場是否已經觸底。
不過,如果之後再和投資者接觸一下,你的看法可能會完全不同。今天市場貌似觸底,而如果明天股市進一步下滑,那麼今天的穀底就不能作數了。戈德曼的話非常精闢:我認為10月10日(當天道指重挫近700點)時市場觸底了,不過如果市場照現在這樣跌個不停,那麼我只得承認自己判斷有誤,那時市場遠未潰不成軍。
這種情況多少有點像你一直以為自己養了一隻狗,直到有一天聽到它在對你喵喵叫。
事實上,熊市的終點往往不是拋售行為的加劇,而是漠然情緒的升溫。舉例來說,在定將長留市場黑名單的1974年12月6日,道指收盤報577.60點,較1973年1月重挫了45%。成交量為1,550萬股,幾天前成交量更是少到了僅有740萬股,與三年多以來的最低值持平。美國頂尖證券分析師之一的呂錫安•霍伯爾(Lucien Hooper)當日對《華爾街日報》表示,市場只是在等待艱難時刻過去。認輸的投資者蜂擁撤出市場的現象沒有發生,他們當中大多數人甚至根本就不進場交易。
老牌基金經理拉爾夫•瓦格爾(Ralph Wanger)回憶說,1974年股市見底時最有趣的事情莫過於市場的遲鈍狀態;並沒有什麼激烈的事情發生,整個市場像是一股緩緩流動的泥流,投資者來看看市場情況,看到跌了幾個百分點後就各回各家了;第二天再走一遭,循環往復、天天如此。直到有一天,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市場恢復生機,重現牛市。到1975年1月6日時股指就上漲了10%,再過一年,道指就較1974年時的低點反彈了54%之多。
簡而言之,熊市終結的到來有時喧囂有時平靜。和明確辨別市場低點相比,你在自己家裡看見怪物的可能性都要來得更大一些。有這麼多的投資者都對道指的大幅振盪迷了心竅一般的關注,這就說明股指還沒有見底,投資者還未大批陷入麻木狀態。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全球股市已經都處於拋壓之下了。如果你有閒錢,不妨買點;如果沒有,就攢點,然後買些股票。不過,不要自欺欺人地認為,你能在股指動向這麼不明朗的情況下尋得什麼明確信號。
Jason Zwe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