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财富 发布时间: 2010年01月12日 15:01
作者: 陶娟 关键词: 新财富;医改
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医药商业巨头重金投建物流中心,争夺配送权,并借机整合区域性中小批发商。行业集中度提升后,医药商业将告别微利时代。
医改大幕徐徐拉开,作为其中关键戏份的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条款已先行亮相。2009年8月18日下发的《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2009年,每个省(区、市)在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包括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随着2009年12月1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正式实施和各省地方增补版的陆续出台,社会各界关于新医改对医药生产、流通领域影响的讨论日趋热烈。对于医药流通企业而言,谁能中标基本药物在各省的配送权,谁就能提高在当地市场的份额,成为新医改的直接受益者。政策领航之下,医药商业新一轮洗牌无可避免。
配送权之争
根据新医改的指导精神,政府扶持医药商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意图非常明显。以省为单位进行公开采购、统一配送的政策对那些拥有先进物流能力、销售规模较大、具有基层医疗机构销售网络的商业企业是一大利好。医药商业企业对配送权的争夺战明显升温。
政策甫出,国内最大的医药商业企业国药集团即投入巨资在中部数省建立物流中心,以抢夺潜力巨大的中部市场。2009年8月29日,意见下发10天后,国药控股湖北物流中心在武汉光谷生物城开工兴建,投资额将达1.5亿元;一个月之后,其又在湖南长沙兴建国药控股长沙物流中心,计划分两期投资1.5亿元,预计满足未来年销售规模100亿元的需要。在安徽合肥,国药集团已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了正式入园和总投入1.2亿元的现代医药物流基地项目建设协议书,项目全部到产后预计可形成30-50亿元的销售规模。
另一巨头上药集团同样加快了跑马圈地,以上海为大本营,将触角延伸至长三角地区。2009年12月8日,上海医药发布公告,现金出资765万元与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合资组建苏州上药供应链有限公司,上医持51%股权。目前全国排名第三的医药流通企业九州通集团,也于2009年12月18日宣布斥资3亿元在上海投建物流中心,预计将于2011年完工,建成后可支持年销售额100亿元。
无利而不往,资本觊觎的是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可预期的流通市场大蛋糕。国药等巨头投建物流中心的大动作不仅在于仓储物流本身回报丰厚,更能借物流中心奠定区域竞争力,同时整合当地具有销售网络优势的中小批发商,获取规模效应实现外延式增长,在医改背景下完成行业整合,提升行业集中度,扭转现行机制下医药商业的不利局面。
整合趋势日盛
目前我国医药商业呈现出行业集中度低和利润率低的特征,通过GSP认证的医药批发企业近1.7万家,零售企业约12万家。2008年,由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前三大医药商业企业的市场份额经过近几年的爬升,目前约占市场总额的23%,前20强医药商企的销售总额为2025亿元,占市场总销售额的43%左右。相比之下,美国的零售药店只有5万多家,批发企业经过兼并重组则已减少到70多家,1995-2005年的10年间,药品商业市场年均增长率为12%,而前三大医药流通企业增长率为行业水平的两倍多,销售增长年均25%,前三强的市场份额由31%扩大至96%,行业在市场化中走向集中,呈现寡头竞争的业态。
新医改实施后,“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政策将提升医药商业领域的集中度,改变现有流通领域格局。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目前的3倍,超过1.2万亿元,而医药流通行业的集中度将从目前的30%上升到70%。招商证券分析师张明芳表示,各级医疗机构在实行药品集中采购和配送招标时,对配送商的信息管理、现代物流能力等软硬件的要求将大大提高,中小企业不可避免地将被大型现代商业企业收购,2010年医药商业集中度提高将成必然。再加上多数中小批发企业面临转型的处境,整合成本处于历史低位,这些都为有扩大规模内在动力且具备融资条件的商企带来整合机遇。
融资渠道顺畅的大型流通商仍将是此轮整合的主角。国药集团在2008年即完成了对新疆药业集团、郑州九瑞等区域性龙头的收购,而上海医药也在2009年12月以现金出资1801.34万元收购商丘新先锋40%股权,并增资1125.84万元,持股比例增至52%,两项投资总计现金出资2927.81万元,此举直接为其顺利开拓河南市场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占据地方销售网络优势的中小批发商,也在积极谋求转型。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在2010申万策略年会上提到,目前,中小批发商主动接洽商业巨头,往地区支线配送商转型渐成趋势;还有些中小批发商则联合零售终端药房,组成联盟抱团取暖。以2009年11月底药品交易会上成立的蓝海A联盟为例,由来自四川、广西、湖北等20个省份的医药批发商联合PTO药店联盟组成,以此强化供应链和零售终端的关系,试图在此轮商业整合中胜出。
利润水平进入上升通道
一直以来,药价虚高备受社会民众所苛责,一方面是因为国家财政对医院的投入不足,允许医院在药品进价的基础上加价15%,以药养医,另一方面则主要来自于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在公众眼中,正是流通环节造成了药价的居高不下,医药流通企业应属暴利行业。但实际情况是,我国医药商业长期处于微利时代,即使是具有规模优势、对上游有一定议价能力的国药集团,从其上市公司国药股份(600511)近年的财务报表中也可以看出,商业板块所创造的利润率远低于制药工业(附图)。
行业分散及产业链中的不利地位直接损害了医药商业的利润水平。医药商业在产业链中承接药品的配送,同时承担从终端医院、药店到上游制药企业的货款回流。由于行业集中度低,无法形成规模效应,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医药流通环节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进入终端市场需付出各种隐性费用,而垫付给上游的大量资金导致财务费用走高。
此外,在国外的成熟市场,通常药品流通只经过2-3个环节;而在我国,从药厂到终端消费者,往往有5-7个流通环节,流通费用率始终处于高位。美国医药批发商的销售利润率为1.5%,其流通费用率仅为2.9%。在我国,在2005年医药商业行业低点时,全国17个省市的医药分销商出现汇总性亏损,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0.66%,费用率为7.53%,近两年略有起色,2008年全国医药商业平均利润率为1.18%,毛利率达到7.07%,但仍无法与制药行业相比。
新医改实施后,在省级层面上,配送渠道的垄断地位将增强流通领域在产销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医药商业的盈利水平存在改善空间。首先,随着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流通企业的费用率下降,盈利能力随着规模递增将会逐步呈现,从统计资料中也可看出,2008年前20强的医药商业企业的销售额为2025亿元,市场份额为43%,而利润额占比却占整个行业利润总额的63%,前20强的平均利润率为1.58%,高出1.18%的行业平均水平,若扣除这20强的利润额,剩余商企的利润率仅剩0.88%。其次,流通企业受上游制药企业和终端医院、药房两头挤压的状况将会得到缓解,有望大幅降低财务费用,“统一配送”政策会否在医药流通行业中催生出类似苏宁、国美模式的企业,还有待后续观察。最后,流通企业在强化对渠道的控制后,在物流中心和信息设施支撑下,还可以根据终端市场的反馈,成为信息终端以及信息加工商,由此带来服务增值。■
2010年2月6日 星期六
医药商业告别微利时代
2009年国内十大最具成长力医药企业
发布时间:2010-01-06文章来源:医药经济报作者:李雨茵责任
医药产业的市场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经历成长的痛楚后,他们或已形成一定规模,或已拥有独特的亮点,或已进入良性发展轨迹,或已战略前景明晰,或已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但毋庸置疑,他们都在成长中,正以强劲的势头迅速向前迈进。
齐鲁制药:出口全球化
2009年9月,齐鲁药业被山东省商务厅、山东省科技厅联合批准为“山东省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通过优化出口产品和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建立坚实的药品研究和生产能力的同时,齐鲁还建成了严格规范的质量控制机构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为出口奠定基础。齐鲁是首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MP认证企业,其中非无菌原料药(发酵、化学合成)、无菌原料药及多种制剂还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SFDA)、欧洲药品质量理事会(EDQM)、英国MHRA、南非医药管理委员会(MCC)以及其他国家药品监管机构的认证。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产品远销欧洲、北美、南美和东南亚等地。
九州通:圈地运动
在新医改背景下,各大医药商业企业开始了圈地运动。2009年12月18日,九州通宣布在上海斥资3亿元兴建亚洲最大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该物流中心预计2011年完工并投入运营,建成后可存储3万多个品规、60万箱药品,可支持年销售额100亿元,将是亚洲最大、国内最先进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
九州通谋划已久的上市计划,也有了比较明确的时间表,预计将于2010年在A股上市,目前各项准备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上海新兴建的医药物流中心项目正是九州通上市前投资的一大手笔。
除了在华东地区建立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外,明年九州通还将在南宁、哈尔滨、合肥等地建立大型现代医药物流中心。
截至目前,九州通在全国范围内共规划建设了34座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并在14个省级城市拥有大型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
2008年,九州通以189亿元的销售额稳居全国医药商业企业第三位,预计2009年销售额将达220亿元。
目前九州通也开始谋求转型,希望切入占中国药品消费市场80%的主流医药市场。
瑞阳:规模显优
2009年9月,瑞阳新建的年产4亿支头孢类粉针制剂车间顺利通过国家GMP认证检查,拥有全国最大的单车间粉针和冻干粉针生产线,粉针分装规模位居全国前五名。
目前瑞阳拥有原料药、粉针剂、冻干粉针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小容量注射剂、口服液、栓剂、合剂等十大剂型350余个品种规格,年产粉针(冻干)剂20亿瓶以上、小容量注射剂2亿支以上、片剂20亿片以上、胶囊剂10亿粒以上、颗粒剂1亿袋以上、栓剂1000万粒以上、原料药1600吨以上。其拥有每年1000吨的头孢类无菌原料药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最大的头孢类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为头孢类粉针制剂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应和质量保障。
主导产品美洛西林钠原料药及其制剂、注射用葛根素、葛根汤颗粒、瓦松栓等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均位居首位。新药美洛西林钠在研制成功投放上市后,销售收入在短短的2年内就占到了公司总销售收入的80%。
数据显示,瑞阳制药在全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按主营业务收入排序中位居第28位,在化学药品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按主营业务收入排序中位居第19位。
2009年,瑞阳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有42种,2008年瑞阳在中国医院用药排名中居第21位,医院用药在公司药品销售方面占50%左右。
随着新医保、基本药物制度的深入实施,瑞阳制药生产文号众多、药品种类齐全、生产能力充足的规模优势将更为凸显。
马应龙:收获特色药
作为治痔类药物的龙头企业,治痔类产品一直是马应龙主要主营业务利润来源,2006年~2009年前三季度该类产品利润占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的91%。2009年前三季度,主要品种马应龙痔疮膏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30%;马应龙痔疮栓剂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20%。2008年新上市的地奥司明片、痔炎消片等进一步完善了产品结构,前者2009 年前三季度销售收入1600万元,同比增长60%;后者销售额1000万,同比增长40%。
马应龙2009年6月推出八宝眼霜,3个月销售量1万支左右,市场对其功效认同度较高,产品毛利率高达90%,有望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此外,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多个独家中药品种进入2009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将对马应龙带来长期利好。
蜀中制药:挺进县医院
2008年销售额为12亿元,2009年销售额有望实现18亿元,蜀中已实现了良性、高速、可持续发展。
经历十年的创业期,深入第三终端,成为普药大王后,蜀中开始谋求战略转型,在立足基层市场的同时,开始涉足县级以上医院业务。目前其成立了品牌处方部,采用会务营销的方式直击县级和县级以上医院终端,在全国25个省市建立销售团队同时,在全国范围与各大城市连锁药店的代理合作。该公司与各大城市连锁药店的合作均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此外,其在四川、贵州、云南、江西等地的营销工作也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在产品上,蜀中亦开始走品牌战略之路。2009年全力打造抗菌消炎胶囊、三七片、玄麦颗粒3个品种,并计划在5年内打造20~30个中国销量第一的品种,通过自主研发、强强联合、外部购买、联营结合等方式,开发优势品种,为进军医院主力市场做准备。
目前蜀中已经完成了终端市场全面覆盖的营销态势,并形成立足基层市场为后盾,逐渐渗透高端市场为起点的战略部署。
正大天晴:发力研发
目前江苏正大天晴开始了战略转型,重金发力研发领域。2009年公司投入研发资金约1亿元,全年共立项开发项目30余个,数量创历年之最,其中创新药物的立项明显增多。
公司的甘草酸及其药物的技术改造、富马酸泰诺福韦双特戊酯原料及其制剂、喜诺替康原料及其制剂3个在研课题正式进入“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资助计划,公司在创新药物方面的研发能力和水平已经进入国内同行业的先进行列。
截至2009年10月,公司专利申请达到127项,发明专利申请达到106项,其中授权专利57项,发明专利37项。
仿创结合是正大天晴大力倡导的研发之举。在2009年及今后几年内,其创新主题将主要集中在肝病、肿瘤、糖尿病、心血管、呼吸等重点领域。
悦康:扩产拓市场
2009年12月12日,悦康药业集团上海制药有限公司在金山工业区奠基落户。该项目总用地约100亩,总投资3.5亿元,一期工程将于2010年5月竣工,2010年6月正式投产,预计投产后年销售额可达10亿元。
悦康药业目前已经在安徽、河南、北京、武汉等地建设了生产基地,但在上海仅有销售公司。建设上海生产基地是悦康药业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上海建厂在悦康药业供应链管理上将形成极大便利,也填补了战略空白。
2009年10月,悦康成立了北京悦康物流有限公司,购置300辆专业药品运输货柜车,采用GPS定位和温控系统,通过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体系,符合药品质量要求的物流设施,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确保将出厂的合格药品安全快捷地运送到患者手中,为北京医药生产企业和商业公司与外阜市场的对接提供了专业化、高标准的药品物流服务。
众生药业:上市梦圆
2009年12月11日,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梦圆。
众生药业是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类企业,自2001年成立以来,成长快速。
公司目前拥有18个剂型,295个国药准字号药品品种,逐步形成了以化学普药为基础、中成药为主导的产品结构,在心脑血管、眼底病、咽喉疾病、清热类等领域尤为突出。主导产品为复方血栓通胶囊、众生丸以及清热祛湿冲剂。
2008年,复方血栓通胶囊销售额位居国内心脑血管中成药的第十六位、国内眼底病用药的首位、广东省医院市场心脑血管中成药的第一位;众生丸销售额在国内咽喉疾病用药的第八位、广东省零售市场咽喉疾病用药的第一位;清热祛湿冲剂销售额国内清热冲剂类中成药中居第十位、广东省清热冲剂类中成药中居第七位。
借助上市募集资金契机,众生药业将进一步提高产品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贵州神奇:钟情民族药
贵州神奇的主打产品为神奇止咳系列、神奇娃娃系列及珊瑚癣净,资产总值高达32亿元,获国家132项发明专利,其他专利37项,注册商标130多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民族药13个,独家品种38个。
该企业已经成为国家苗药科研基地,在其科技工业园内设立了“贵州苗药制剂工程技术中心”,主要苗药包括助消膏、银盏心脉滴丸、洁阴灵洗剂、牙痛宁滴丸、复方伤复宁膏、六味伤复宁酊。
今年组建针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销售队伍,拥有多个独家品种的神奇将会获得更大的利好。
海南康芝:专注儿童药
海南康芝药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了年产值超5亿元的生产规模和年盈利9000万元的能力,并具备了持续发展的条件。2009年,康芝药业销售增长将超过50%,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康芝药业专注儿童用药的研发生产,每年都要投入1000多万元对产品进行二次研发,以专业儿科药为核心品种,改变了国内儿科药以进口药和合资药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了自有的儿科药国产民族品牌。其投入巨资进行二次研发培育出的拳头产品“瑞芝清”,在细分市场上的占有率排名国内第一,占有全国60%以上的市场份额。2009年,“瑞芝清”销售仍然保持50%的高速增长。(记者 李雨茵)
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
中國經濟的恢復、重新平衡和改革
中評社北京1月20日訊/《上海商報》今天登載招商局董事長秦曉的評論文章“中國經濟的恢復、重新平衡和改革”,文章表示,“恢復、重新平衡和改革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三個問題,當談及重新平衡問題時,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美國的經濟發展模式都應當被關注,兩個國家都應該在經濟發展模式上進行一定的調整。具體到中國問題,可以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考慮。”其內容如下:
從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第四季度,中國經濟經歷了一個十分明顯的V型恢復的過程。一般而言,中國的統計數據誇大了投資數據而低估了消費數據,但是從季度的增長率、家庭消費、企業盈利、CPI、PPI和資產價格指標來看,中國經濟確實已經從經濟低谷恢復了過來。這種恢復的主要動力來自於政府的財政政策、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投資以及貨幣供給的增加。
但是,即使中國經濟很快得到了恢復,其恢復過程也產生了一定的成本,那就是政府的刺激經濟政策有點過度,這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中國經濟目前面臨著通脹壓力,家庭部門的消費還是不足;其次,中國的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都存在著泡沫,這使得後危機時代的宏觀經濟政策操作存在一定的複雜性。後危機時代,我認為政策將會出現轉變。為了應對美國次貸危機,中國政府增加了信貸,但是大多數信貸都投入了交通部門,比如鐵路建設、公路建設和其他基礎設施建設。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兩年,貨幣增長率和信貸增長率會逐漸減少,而2010年的信貸增長目標已定為18%。信貸增長將會是未來幾年的一個關鍵性問題。
恢復、重新平衡和改革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三個問題,當談及重新平衡問題時,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美國的經濟發展模式都應當被關注,兩個國家都應該在經濟發展模式上進行一定的調整。具體到中國問題,可以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考慮。從供給面而言,產能過剩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目前中國有超過10個產業出現了產能過剩,經濟結構急需調整,這也將會是2010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從需求面而言,經濟的重新平衡面臨著四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中國地區間和城鄉間的收入差距在不斷地擴大。第二個問題是收入分配的不均。目前,國家更多的資源被分配給企業,而不是勞動者,這使得收入分配更加不均而且,由於當地政府的主要目標依然是GDP增長率和稅收收入,這個目標將不利於服務業的發展,而發展服務業是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和提高勞動力收入的途徑之一。第三個問題是土地流轉的加快。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還在不斷繼續,更多農村的土地會被轉化為城市土地,處理好農村土地徵收和轉讓是提高農村居民收入的關鍵因素。第四個問題是勞動者收入形式的單一。目前,中國勞動者的收入主要是工資收入,資產收入在勞動者收入中所占比重十分小,這使得中國的廣大勞動者不能分享到國有企業所產生的巨額利潤。
在過去30年間,市場化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城市化和私有化也如火如荼地進行,但是最近這幾年,改革的步伐有所放慢,其中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沒有了改革的壓力,在經濟形勢大好的情況下,進行改革比維持現狀具有更大的成本。但是,在經歷了美國次貸危機後,不進行改革而維持現狀的代價開始出現,重新開啟改革進程的時機已經到來。現在的問題是,中國過去30年改革成功的經驗並不表明中國發展模型是最好的,對於不同國家,不同的發展階段,發展模式會有所不同,因此,當中國重啟改革進程時,改革的措施應當是更加系統更加全面。
改革議程中有三個關鍵點:
第一,政府應當轉變其在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中國經濟應當從政府導向的經濟轉變為市場導向的經濟,所需要政府做的僅僅是提供必要的公共品。
第二,放開要素價格,比如土地、勞動力、能源、自然資源和資本。對於前四種要素,逐漸地使價格自由化是解決的辦法,否則長期以往,要素價格將會嚴重扭曲資源的最優配置。對於資本價格,我認為,當前資本賬戶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外匯機制。其實早在2005年,匯率機制就進行了一些改革,如引入BBC(Band Basket and Crawling),即允許匯率在一定幅度內,盯住一攬子貨幣運行。但是,即使最後人民幣升值了7%,事實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並不存在一攬子貨幣,最後外匯機制又從BBC轉變到固定匯率制。因此,中國應當採取更加靈活的政策,比如,給定一個真實的浮動區間,引入市場因素使得真實匯率能夠被發現,資本價格改革將會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
第三,國有企業讓利於民。國有企業應當是由整個國民所共同所有,而不是僅僅由政府所有,目前,國有企業的利潤往往是上繳給政府,這一點是與國有企業宗旨相違背,中國國民應當從國有企業獲得收益,我認為將國有企業的利潤轉移到國民中來有兩個辦法,一將國有企業的資產轉移到中央銀行和相關的基金,二是將其轉移到資本市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