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

招行的股东大会记录

问:招行如何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
马蔚华: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4月份一些国民经济指标有转好的迹象,但现在说经济开始复苏还为时过早。出口占中国GDP的30%-40%,由于金融危机,中国对欧美的出口受到很大影响,短期内很难恢复,因此,国内经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原来出口的市场调整为内需的市场,而这绝不是三、五个月就能解决的。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推出了“4万亿政策”以及今年以来强劲的银行贷款支持,政府的一些中长期项目推进很快,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钢铁、水泥、发电量以及采购经理人指数等指标的好转。但是,判断一个经济是否真正复苏和走出困境,第一,要看民间资本是否被带动起来了。政府投资主要是为了带动更多的民间资本,因为用政府投资带动内需是短期行为,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不能带动民间资本,边际效应是下降的。现在看民间资本还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第二,要看中小企业是否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是否恢复了正常生产。这一点目前看还不是很乐观。第三,要看潜在需求是否变成了现实需求。虽然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难度很大。所以,虽然当前经济出现了好转,但要真正走出困境,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招商银行还是认真贯彻董事会提出的“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理念,比较理性地对待市场。我们一直说,市场热的时候我们不能乱,包括前几个月的政府主导的中长期贷款,我们一直采取了积极而谨慎的态度。在经济衰退的时候,企业一般的有效信贷需求减少,所以招行在前几个月采取了很多措施开发市场,加快了战略调整的步伐,支持中小企业。我们苏州的小企业信贷中心,开业半年多,效果非常好,成了监管当局推广的典型。我们大力推动零售业务,发展势头非常好。中间业务在资本市场比较热的情况下,抓紧时机进行市场拓展,增长也很快。

问:招行净利息收入和活期存款下降的趋势是否已逆转?
李浩:招商银行的5月份我们称为“红五月”,第一,净利息收入开始企稳回升,这也是今年1-5月以来的首次;第二,净息差已经见底。能够出现这两个明显、积极的变化,首先,贷款的重新定价已经基本结束,按揭贷款利率该下浮的也都已经下浮了,同时,今年年初我们对贷款结构进行了调整,适度增加了中长期贷款,适当拉长了债券的久期,这一系列措施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另外,资本市场的转好,使招行的活期存款占比在1季度下降后开始逐步回升,占比已经高于预期。整体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问:招行2009年的业绩如何?分配方式是否可以考虑以股代息?
秦晓:2009年我们会尽最大力量,尽可能使股东满意。从全国的情况看,现在银行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息差收窄。从5月份看,息差收窄已经出现了企稳的迹象。因为息差收窄的情况影响的是整个贷款的存量,我们今年的增量相比较小,增量还不足以弥补存量受到的影响。招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决定,它在利息稳定或者利息上升的时候有很大优势。希望股东在对招行今年的表现寄予希望的时候,既要看招行在同行中的表现,也要看招行长远的表现。

关于派股和派息,两地的政策不太一样,香港是可以选择的,内地是要么派股要么派息。如果要我们作出选择,就必须考虑这种差别,要考虑两地股东的一致性。不管怎样,我们会认真考虑这个建议。

问:美国的银行中间业务占比达到40%-50%,招行中间业务5至10年的规划如何?
秦晓:我们在2006年招行发行H股之前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就把中间业务纳入了战略转型的三大目标之一,即从过度依赖存贷业务转向发展非利息业务,实现二者平衡(其他两大目标是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平衡,大型企业业务和中小型企业业务的平衡)。从非利息收入占收入比例来看,2008年是17%,这在同行中是比较高的。这是我们这么多年来持续奋斗的结果。今年上半年该业务受到资本市场很大影响,因为非利息收入很大一块来自资本市场的理财业务。我们的目标是希望每年有1个百分点或1.5个百分点的增长趋势。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整个贷款业务这个分母很大,如果贷款业务增长20%,非利息收入要增加1-1.5个百分点,就要增长40%-50%以上的增幅。

现在美国的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到40%以上,一方面是结构不一样,它们有一些综合性业务,比如投行业务、理财业务比较庞大,另一方面,美国人也在反省这个比例是否太高了,因为如果大量地去做产品卖,做了很多资产证券化产品,可能对客户有一定风险,还是需要回归最基本的存贷业务。当然,对招行来说,这一比例还太低,要进一步发展。

问:招行发展中小企业贷款和零售业务的具体计划?
马蔚华:招行的战略调整已经有5年左右时间了。我们觉得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定位,招行是一个中等规模的银行,做中小企业批发业务比较门当户对。因为大企业在定价的过程中议价能力比较强,会直接影响银行的收益。在金融危机中,虽然中小企业受影响比较大,但是如果招行在这个时候支持中小企业,我们的议价能力、定价速度就会得到提升。过去5年,招行在识别风险、管理风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体制上做了创新,比如苏州模式。原来,包括招行在内的银行体制主要是适应大型企业,小企业在这样的体制内效率低、速度慢。招行的苏州小企业中心,采取准法人的形式,独立核算、独立定价、独立考核、独立薪酬制度,现在利率平均上浮20%。下一步会在长江三角洲推广这一模式。未来,中小企业会给招行带来稳定的增长。实践证明,如果定价比较科学,也完全可以覆盖中小企业风险,而且有稳定的回报率。

零售业务是招行战略调整的重中之重,这几年招行不断发展零售业务,也成为国内零售业务的优质银行,《亚洲银行家》连续5年把招行评为“中国最佳股份制银行”,3次把招行评为“中国最佳零售银行”。零售银行需要真功夫。因为批发业务只要搞几个大单,一下子就上去了,而零售银行是千千万万客户认可,需要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千锤百炼。招行的零售已经成为体系,包括产品体系、服务体系、渠道组合体系。招行目前为止还不到700个网点,但是通过服务、体系、渠道的整合,充分发挥了作用。今年以来,零售业务主要是按揭贷款增长70%左右,信用卡业务和其他消费信贷也健康发展。按揭贷款随着房地产复苏,我们采取了很多设计,也强调了合规经营,零售贷款不良率0.26%。

问:目前整个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都呈下降趋势,招行拨备覆盖率排在行业前三位,在市场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招行的拨备覆盖率是否会考虑有所调整?
李浩:今年1季报,不良贷款绝对值增加了14个亿,目前也没有太大变化。由于贷款大量增加,不良率持续下降,而且下降幅度比较大,而我们在做拨备的预算中,本着稳健的政策,目前来看,拨备的预算没有达到我们事先的计划,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今年能把不良贷款控制得比较好的话,拨备预算最后是不需要这么多的。对于拨备政策,我们掌握两个原则:一、保持拨备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如果不同业务的拨备政策有不太合适的地方,我们也会做适当的修正。

问:招行未来五年的资产负债结构和业务结构目标?
秦晓:招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的特点是活期存款多、短期贷款多。这是适合招行规模和中国市场的一个特点,在以往的许多年中,表现出了强大的优势。活期存款多,使我们的成本低,短期贷款多,使我们的风险小一点。但是,当利率进入下降轨道的时候,会遇到两个问题:一个是不对称,比如说活期存款不降息而贷款降息,就会压缩净息差;二是不同步,因为定期存款是长期的,贷款是短期多,重新定价的时间不同步。如果说我们前几年创造那么多利润是因为这个结构的话,那么我们现在遇到问题也是因为这个结构。我们认为这个结构总体还是一个好的结构、适合我们的结构。有没有可能进一步优化也是我们在考虑的。

从业务结构看,零售和对公问题、中小企业和大企业问题、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问题,我们都在明显地转型。当然转型的路径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很多曲折,也酝酿了很多创新,比如中小企业贷款问题就是创新。

问:永隆整合的进展如何?
张光华:永隆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从2008年9月30交割到现在已经9个月时间。这9个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交割之后的100天,对并购来说是最关键的时期,我们这一阶段的目标是保持永隆客户、业务和资产稳定。这100天完全达到了我们的目标。第二阶段,也就是100天之后到现在为止的半年时间,我们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派出5名董事,由马行长任董事长,加强了整合力度,完善了内部构架,清晰了前中后台的划分。从业务角度,重点推出“快艇计划”,也就是在这半年时间里,从跨境金融服务入手,从公司业务入手,把内地公司业务和香港公司业务联动。在汇款、结算、贷款业务等方面,成效非常明显。在零售业务方面,也在打造基础平台,“金葵花”高端客户服务的永隆客户和招行客户结合,是我们今后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要平台。

从效果和盈利情况看,目前已经完全盈利。去年由于CDO和SIV等减值准备,永隆计提了8.2亿港币,现在已经扭亏为盈。未来3-5年,我们的目标就是把永隆打造成一个跨境金融服务领域有竞争优势的香港本地银行,同时也是招行国际化经营的一个平台。

问:招行网点扩张的计划?
秦晓:刚才张光华副行长对永隆问题的回答可以总结成“整合顺利推进,效益好于预期”。机构网点问题也是招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要发展零售业务,适当数量的网点必不可缺。目前为止,招行只有不到700个网点,还不到交通银行的零头,所以适当增加一些网点是非常必要的。过去几年我们按照董事会要求,每年增加80-100个,未来会按照这个速度推进。但是增加银行网点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监管当局的审批计划和进度、我们对分行的管理能力等。尽管我们需要网点,但是如果分行管理能力达不到,我们也会自我约束。虽然最近监管政策有所松动,省银监局对网点的审批可以不报银监会了,但我们仍会根据我们的管理水平有计划地推进网点建设。

问:招行私人银行的发展规划?
秦晓:招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开展不到两年,进展得比较好,因为已经拥有了将近8000个私人银行客户,管理的资产超过1300亿,而且被《欧洲货币》评为中国最佳私人银行。中国私人银行的市场潜力很大。不久前,一家国际咨询公司发布了一份报告,在中国,净投资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有30万人,净投资超过1亿元以上的超过1万人,潜在市场超过9万亿元。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的私人银行业务优势更明显了。首先,我们对本土客户的需求了解得比较深刻,能够提供合适的产品;其次,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没有人愿意把人民币换成美元,让境外的私人银行去打理;第三,金融危机后,很多人的投资资产缩水,开始从自己投资转向寻求专业机构帮助。私人银行我们也在探索学习,它不是简单的“金葵花”,而是为有钱人创造一个高尚生活的氛围,涉及很多方面。我们有信心成为中国最好的私人银行。

问:目前在其他银行比较积极的情况下,招行的经营思路是否偏于保守?拨备覆盖率是否可以有所调整?
秦晓:虽然我们年龄大一些,但是不一定保守。从全行业的情况来看,如果2009年利润超过2008年,我是质疑的,因为这里可能有很多隐含的问题,比如说是否是把2008年利润平移过来的,是否潜含了很多风险,贷款是不是太猛。我觉得还是要理性。我不能一家一家银行评论,但从行业看,在今年这样的息差环境下,如果能比2008年好,我表示质疑。如果确实做到了,我表示敬佩。还是要多看两年,别2009年增长了,2010年、2011年出问题。

补充一下拨备覆盖率的问题。把拨备覆盖率定在某一数值上,然后看盈利水平,这是投行分析师做的事。要是这样看,招行潜在的盈利能力是比较大的,因为招行的拨备覆盖率高,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招行的资产质量不好。在同等规模的银行中,如果按同样的拨备覆盖水平计算盈利水平和净资产回报率水平,更能显出招行的优势。但是,拨备覆盖率是由方法论决定,头两类(信贷)是按组合统计的方法,后三类(信贷)是按个案分析方法,都有一个方法论的。不能说今年不好就少拨点,明年好就多拨点。有一家银行一下子都拨光了,明年就没负担了,这就有一个一致性的问题,投资者买你股票的时候怎么知道你今年会不会正常拨呢?因为你可以一年全拨光,也可以一年一点不拨。对招行来说,拨备覆盖率我们能调整的余地是很小很小的。我们也不认为现在是减少拨备覆盖率的好时机。刚才讲了,现在贷款这个分母大了,不良贷款的压力其实是重了。

马蔚华:银行经营是百年大计,受外部环境影响很大。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应该在经营中尽量减少外部环境对银行的影响,保持相对均衡的发展。我们一直的策略是:热的时候不能乱,冷的时候不能怨。作为银行,尽量通过调整理性健康发展,这是招行的风格。因为我们的资产负债结构,在利率上行的时候,我们的收益率提高得非常显著,在利率下行的时候,比如08年活期存款仅仅下调了25个bp,而定期存款下调了200个bp,虽然这是一个好的结构,但是这时候可能受影响比较大。但是这不等于这个结构坏,我们还要坚持这个结构,这样才能保证银行不断排除外界的风雨,变成百年老店。

从目前的情况看,董事会收购永隆的决议战略上是非常正确的。为什么收购?中国银行国际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因为我们的客户走出去了,我们的银行肯定要走出去。要国际化,我们没有去美国、欧洲收购,而选择在香港收购,因为香港的根基在大陆;第二,我们是在深圳,两地一界之隔,文化相同;第三,招行是一个优秀的零售银行,而我们在香港没有零售网点;第四,我们在华南地区有40%的客户有香港业务有需求,而香港客户对大陆业务有需求,也就是跨境业务有巨大市场。这就是我们当时收购的初衷。在香港100%收购一家银行的几率是很小的,我们遇到了这样一个机遇。但是在我们收购的过程中发生了金融危机,股市剧烈震荡,有很多人说,如果你下半年再收购不是很便宜吗?这是买者的一厢情愿,如果你是卖者,跌到这种程度你肯定不卖,可能会到5年以后再卖。但是5年时间我们可以把永隆整合成一个在香港有竞争力有跨境业务优势的本地银行。从这半年多的情况看,因为文化相同,整合的成功概率很高。收购以后,永隆的管理层非常稳定,非常敬业,形势非常好。招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包括内保外办、鉴证业务、港粤一线通、信用卡两地服务等跨境业务越来越多。

秦晓:用定量化的指标,作为一项投资,永隆的回报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首先,如果我们新建一个工厂,有基建期,有达产期,有回报期,要3-4年能够达到资本成本的水平也不太容易,而永隆是可以达到的。虽然我们是溢价收购,溢价算入成本。第二,永隆在大陆的业务应该可以做得比香港本土同类银行更好。有一个香港的同类银行在大陆设置一个网点,市场就给了很高的溢价,但它的网点在我们看来没什么价值。而招行是一个庞大的国内系统的平台,把各省的客户都介绍过去,使永隆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产品、客户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它的前景应该比当地银行更好,同时也给招行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