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主席刘明康26日表示,从外部严峻形势看,银行业2009年的利润增长也许无法达到2008年的幅度,不过其业绩能够跑赢大市。
刘明康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来看,影响是有限的,风险是可控的。”中国银行业虽然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不能独善其身,但做到了独树一帜,保持稳健运行,银行业2008年利润总额、利润增长额和资本回报等方面有望在全球名列前茅。
他指出,目前银行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2008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大规模计提拨备的情况下,资本回报率仍高达17.1%,比2007年和2006年分别提高0.4和2.0个百分点,预计将显著高于全球银行业平均水平。200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净利润5834亿元,较上年增长30.6%。
银行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加强。他表示,2008年末,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达153%,同比上升122.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109.8%,同比上升76.4个百分点。
刘明康还指出,目前不良贷款继续保持“双降”。2008年12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681.8亿元,比年初下降7002.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45%,比年初下降3.71个百分点;剔除农行剥离和地震因素,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26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0.84个百分点。
刘明康表示,我国外汇投资的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对全球各种能够提供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产品,都会在比较之后作出投资考虑。关于购买美国国债的问题,投资数额的多与少,取决于它带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价值有多高。
去年11月以来,我国银行信贷连续三个月快速增长。刘明康表示,基于银监会对三个月的总体情况调查分析,银行信贷的基本面是正常的。1月加大的信贷投入,主要是支持基础设施、科教文卫和其他民生工程建设。
2009年2月26日 星期四
刘明康:2009银行业绩跑赢大市
中国银行业:被低估还是被高估
作者:张晓洁
2009年2月6日,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似乎是一个标志性的日子。按当日的收盘价计算,中国工商银行以1916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大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则分别以1464亿美元和1218亿美元的市值进入行业三甲。市值排行榜曾经的领头羊花旗银行仅相当于工行市值的1/9,美国银行也下滑到10名之外。
2007年,当工商银行第一次取代美国银行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值银行时,人们都在质疑中资银行的实力和能力。时至今日,全球领先的银行的资产大大缩水,中国的银行资产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大,其状况看起来比美国的金融机构更可靠。有海外媒体评论说, 10年前,中国的银行业在全世界的银行体系中当属脆弱之列;如今,尽管中国银行业的体系尚未见成熟,却已是最稳健的银行体系之一。 甚至连前世界银行官员Pieter Bottelier也评论说,借鉴中国成立“坏账银行”可能是收拾金融残局的途径之一。
如果单纯从市值的变化来回答中国的银行业是否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甚或中国的银行体系是否是值得遭受金融危机打击的欧美银行体系学习的标杆等问题,显然过于幼稚了。
事实上,市场估值反映的是投资者的信心和预期。没有过多地涉入到金融衍生产品,当然是投资者对于中国银行业的信心来源之一。然而,国家信用对于支持中国银行业的资产价值的稳定也起到了鼎力作用。从1998年开始,政府就动用大量外汇储备向国有银行注资并剥离不良资产,以协助其向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型。因此,本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的银行业能再次集体名列市值排行前三甲,与其说是中国银行业自身努力的结果,不如说是中国巨额外汇储备所致。更是因为中国在银行业改革方面保持谨慎和保守的态度,中国银行业才得以在防火墙的保护下资产状况不至于急剧恶化。
国有银行不仅能够享受政府注资,而且股价也能得到政府的支撑。最近两个月,当中资银行遭受外资股东集体抛售的时候,又是汇金和中投等国家基金着手入市购买工行、建行和中行的股票。苏格兰银行和瑞士银行分别出售了约34亿股中行H股,美国银行减持56.2亿建设银行H股,三大国有银行的股价不降反累计上涨了20%以上。这都是拜托于三大银行是国有银行。
然而,这并不是说中国银行业没有进步。实际上,在最近的10年中,相关的治理结构的改革和管理能力的提升确实大幅提升了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数据显示,三大国有银行从2000年的亏损,转而成为全球最盈利的银行,仅工商银行去年税后利润将超过1000亿元。不仅如此,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也已经降至2.45%,接近了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承保银行的水平,而在7年前,中国官方公布的4家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为26.62%,国外媒体则估计高达50%。截至2008年末,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超过62万亿元,并保持了18.6%的增长,其中三家上市的大型国有银行的平均总资产超过了万亿美元,预计净收入将同比增长可达到50%。
再看盈利能力。中国银行业属于此前“半垄断的成长性行业”,作为国有银行,其存贷款的利差是受政府统一调整和保护的,只要把风险控制住,资产扩展就有利润。因此,虽然经济危机在其他国家肆虐,中资银行却从来没有真正地去做过冬的准备。
当然,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如何,与中国经济能否快速恢复高增长紧密相关。所以,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在今年二三季度开始出现好转,形成V字型的走势。如果是这样,那么投资中国银行业的股票,就有了丰厚回报的保证。过去一年,国内上市银行的股价平均下跌了约45%,动态市盈率从两年前的30多倍下降到今年的不足10倍,也远远低于摩根大通等跨国银行20倍的市盈率。
如果中国经济在未来真的是V字型的走势,那么中国的银行业即使成为目前位居市值前列,其价值也是被低估的。
从目前来看,虽然中国的银行业并没有伤筋动骨,但未来的前景并不一定显得那样乐观。
先从微观来看,在中国银行业界,利差收入始终是中资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即使在2006年以后,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平均占总收益的89.36%,而零售业务平均比例不超过30%。过去一年,央行持续大幅度降息进一步缩小了利差,而分析师担心配合政府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的贷款给银行带来巨大的贷款需求的同时也将制造更多不良资产。据估计,2009年1月份新增贷款将创纪录地超过万亿元。
这说明,面向机构的中间业务和面向个人客户的零售业务在整体收入中还难以达到主导型地位。
“危机往往会动摇旧的规则,促成变革,从而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转折点。”
更糟糕的是,中国的实体经济正处于本世纪以来最艰难阶段:从前的投资和出口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受到了全球经济衰退的巨大冲击。转变增长模式意味着中国经济难以像之前那样产生双位数的GDP增长。特别是在转型的数年中,银行的企业客户将遭遇经营困难,股市债市将可能长期低迷。不仅银行的中间业务难以拓展,随时爆发的各种风险也让银行家们如履薄冰,中国银行业过去那种超常增长的局面在今年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不可能重现。
关键时刻,其实就看真本事。招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认为中资银行可以抓住金融危机下的机遇,因为
一个例子就是,中资银行从受到次贷危机的拖累的跨国银行那里接收了不少优质高端客户和高层次的金融人才,尽管去年资本市场剧烈波动,但是国内银行的理财产品发售规模却是2007年发行额的大约3倍,超过2.3万亿元。这表明,国内银行调整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仍然可能在困难中获得发展。
企业行业的重新洗牌也是国内银行的机会。过去一年,银行的工业客户和中小民营企业客户都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在政府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扶持下,那些经过创新转型的企业却有望成为银行中长期贷款和融资业务的客户。同时,这也促使银行即使抓住行业更替和产业升级的机会,及时挖掘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的企业客户。
在企业投融资上,银行完全可以以适当的方式参与,以此增加自身的业务收入,只不过商业银行要在其中起到较为重要作用,这有待于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一直以来,国内一流企业的境外IPO承销业务都被外资投行垄断。今天,投资银行已经元气大伤,国内基金、证券、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大都愿意与商业银行共同拓展业务。国内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也可能借机扩大盈利。据统计,2008年全国包括公司债、企业债、短融和中期票据在内的信用债发行量达到9433亿元,是2007的1.72倍,而今年的发行量有望达到1.2万亿至1.3万亿元。在并购咨询业务上,去年中国并购交易额达到1596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44%,而今年将有望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重组第二个的高峰期。未来,随着中国的股市、债市和创业板等市场景气提升,债券发行承销、专项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的展开,国内银行的净利润率仍有提升空间。
如果这些前提条件都能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得到优化,中国银行业显然是被严重低估。
秦曉料招行A股解禁影響微
招商銀行將於3月2日進入全流通時代。招行今日公告顯示,將有47.99億股有限售條件的流通股於3月2日上市流通。47.99億股進上市流通之後,招行流通A股將達到120.45億股,是目前該行流通A股股本的1.66倍。根據招行近期股價走勢判斷,招行有望取代中信證券,成為滬深兩市流通市值第一的股份。
投資亮點:
1.零售業務優勢:07年年報中顯示,截止07年年末,公司零售客戶存款總額3265.33億元,較上年增加145.74億元,增長4.67%,零售客戶存款占客戶存款的34.61%。零售業務是未來發展的重點,招行該業務行業處於領先地位。
2.中間業務發展良好:招行2007年非利息收入22.87億元,較上年增長68.78%,實現公司理財銷售540億元,增長482億元,增幅達825%,國際結算同比增長8.02%,結售匯交易量同比增長29.14%等中間業務發展良好。
風險提示:
1.競爭加劇:幾家大型國有銀行先後上市,在資金實力、營業網點、管理基礎和人員素質等方面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紛紛加快改革發展步伐,競爭能力不斷提高。部分外資銀行已在中國註冊成立外資法人銀行。全面參與國內金融市場的競爭,市場競爭加劇。
2.宏觀調控政策風險:由於CPI、PPI不斷的上漲,通貨膨脹的加劇,央行實行貨幣緊縮政策,目前已累計12次提高準備金率,6次加息,政策效應在08年將會顯現。
中國人壽建成保險先進村7700餘個
去年以來,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農村保險業務的產品開發、銷售、理賠服務和管理效能提升上積極探索,採取了一系列有力舉措,推進了農村保險業務的穩健發展。
去年,該公司實現保費收入2955.9億元,同比增長50%,農村業務保費佔了公司總保費的一半。其中,能夠體現公司業務持續發展能力的新單業務、期交業務和短期險業務等都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縣域保險業務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2008年,中國人壽根據農村居民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通過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銷售創新,實現了成本節約和風險可控,研發出的9款小額保險系列產品,具有保障適度、保費低廉、保單通俗、核保理賠手續簡便等特點,是真正為低收入農民量身定做的產品。該系列產品於2008年8月在山西、黑龍江、江西、湖北等9省進行試點推廣,受到了廣大農村居民的熱烈歡迎。截至2008年12月底,短短4個多月的時間,就有238萬農民購買了小額保險系列產品,保單件數超過125萬件。
與此同時,中國人壽以小額保險、「國壽新簡易人身兩全保險」產品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著力點,積極投身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000多萬農村居民從中受益,90個縣(市、區)開展了新農合業務,開辦數量占保險業經辦新農合數量的80%以上,農村居民無力購買保險產品、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情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緩解,為提升農村居民人身保險能力,完善農村保障體系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此外,中國人壽還在河北、河南、江蘇、山西等28個省區市的農村地區開展「保險先進村」建設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去年底,累計建成保險先進村7700餘個,約佔全國行政村總數的1.2%左右。通過積極推進「保險先進村」建設,向農村居民集中進行保險知識宣傳,增強人身風險意識,農村居民的風險保障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中保監會:AIG洽售AIA給中人壽
陷入財務困窘的美國國際集團(AIG),正與中國人壽保險(02628.HK),商討出售旗下亞洲壽險業務子公司友邦保險(AIA)的股份。
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李克穆26日證實,AIG代表曾訪華,探討賣掉AIA股份的可能性,中人壽也表示有意競購,雙方並展開洽商。
英國《金融時報》25日透露全球保險業巨擘AIG,正與美國政府磋商,醞釀最少分拆AIG為三家公司,並會由政府控制,以維持正常運營。
AIA是東南亞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提供多元化的保險服務,遍佈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汶萊、關島、印尼、越南、菲律賓、日本、南韓、澳洲和紐西蘭等。
2009年2月3日 星期二
“項目帶動”變奏:信貸猛增的“雙面”臉譜
儘管央行還未公佈今年1月份的信貸投放資料,但自從央行去年11月份宣佈取消信貸規模控制之後,信貸超速增長的神話就打破了銀行嚴守的年底不放貸的“鐵律”。一家國有大行人士 用“遠遠超乎了想像”來形容今年1月的信貸投放。而央行的資料顯示:2008年1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長4679億元,同比多增3895億元;2008年1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7718億元,同比多增7233億元。央行的按旬統計資料顯示,截至1月20日,當月新增貸款已經超過9000億元。
一位商業銀行人士估計,2009年1月份的整體信貸增長將超過1萬億元,這相當於完成了2008年全年貸款計畫的27%。多家銀行甚至透露,他們2009年1月份前20天的放款總額就超過了2008年全年貸款規模的一半。
不過,根據記者調查多家銀行及多個不同省區的結果顯示,本輪貸款呈現出明顯的“專案帶動特徵”,政策性銀行和“五大行”具有更多的比較優勢,成為拉動貸款增長的主力軍。而一些股份制銀行和外資銀行的增長則平緩許多。貸款的結構性特徵更加凸顯。另外,不同的區域經濟狀況也決定了不同省區的貸款增長差異,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大專案落地少的地區,信貸增長乏力,甚至出現負增長。
貸款猛增
某國有大行人士透露,截至1月20日,該行當月新增貸款約1600億元,而去年一季度的新增貸款才1100多億元,去年全年的新增貸款才3300億元,今年20天就完成了一半。另一家國有大行人士透露,截至1月15日,該行完成貸款800多億元,預計1月份可能突破1000億元。這個資料大致相當於去年全年貸款規模的30%。
同樣不遜色的還有一些股份制銀行。某股份制銀行人士透露,其所在的部門去年全年完成約60億元的貸款,而今年1月份的新增貸款就突破了30億元,今年全年爭取完成100億元。
貸款的迅猛增長自2008年11月份就已經初露端倪。當時,央行徹底放棄從緊貨幣政策,宣佈轉為寬鬆,並取消信貸規模控制。與此同時,國家啟動了波瀾壯闊的投資計畫以確保經濟增長,4萬億投資計畫之下,無論央行還是銀監會都高調督導銀行加大信貸投放,支持投資。
政策急轉之下,2008年11月份信貸增長一消疲態,強勁反彈,當月貸款增長4769億元。2008年12月份,貸款增勢更加強勁,達到7718億元。如果今年1月份按照1萬億元推算,最近三個月的累計放貸將達到22487億元。而去年的同比資料(即2007年11月、12月和2008年1月)為9395億元,只相當於今年的40%。商業銀行人士認為,往年1月份貸款增長很多,一方面是從利潤考慮,都願意在1月份突擊放貸,另一方面是把年底擠壓的貸款需求在年初集中釋放。
而今年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前期受限於“信貸緊縮”而壓抑的信貸需求,在11月份和12月份已有強勁釋放,尤其是12月份,7718億元的新增貸款結構中,中長期貸款和短期貸款都已經顯著提升。在這種情況下,1月份依舊保持高增長,其累積的貸款效應不容小覷。貸款增長的迅猛勢頭已經為央行所關注。據本報記者瞭解,春節前夕,央行貨幣政策司專門召集各家商業銀行開會,詢問銀行貸款增長情況。根據會議反映的情況看,大型國有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成為貸款投放的主力軍,政策性銀行普遍反映貸款供不應求,放貸規模已經突破年初預定的1月份貸款額度。這一方面得力於在國家的投資專案中具有更多競爭優勢,另一方面也得力於其貸款的優惠利率。
而與政策性銀行不同,大型商業銀行除了真金白銀的貸款外,也做了許多票據轉貼現業務,這也成為貸款猛增的主要因素。從央行的統計資料看,2008年11月份和12月份的票據融資增長總計達到了4000多億元。
結構性凸顯
貸款迅猛增長的同時,結構性特徵也愈發明顯。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不同銀行的增長差距拉大;二是不同地區的信貸投放頗不平衡,有的增長強勢,而有的不增反減;三是,票據融資特徵明顯。記者瞭解到,大型國有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成為貸款的主要投放者,而一些股份制銀行在對大項目的拼搶中則處於劣勢。
某大型國有銀行支行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只要有好專案,總行就給貸款規模。去年的貸款計畫是100多億,今年給了300億,爭取完成到500億元。”這位支行人士風趣地說,兩個“計畫”的內涵是不一樣的,去年的“計畫數”是執行的上限,因為信貸緊縮;而今年的“計畫”是執行的下限,需要趕超。而讓他信心十足的原因是:“項目不成問題。”
但“半江瑟瑟半江紅”,同一地區的另一個股份制銀行的負責人則告訴記者:“我正愁著呢,不好放。”
導致同一地區的這種不同的信貸增長差距的原因,是不同銀行的激勵機制存在差異,以及不同銀行在大項目爭奪上的實力懸殊。
從本次貸款投向上看,大專案和基建投資成為貸款主要方向。多家商業銀行人士向記者表示,多數貸款都投向了政府擔保的基建項目上,以及地方重點保障的大專案。而與專案貸款增長相左的是,企業實際有效貸款需求增長乏力,甚至減少。而大專案和基建正是大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的強勢所在。交行公司業務部人士告訴記者,由於預期不穩,庫存增加,企業間欠帳增多,不少企業壓縮了投資和生產,導致資金需求持續下降。另外,在銀行與企業之間的融資關係由“買方市場”轉為“賣方市場”後,企業不再著急融資,也放鬆了對資金的需求。這些原因都對股份制銀行和外資銀行造成了更為不利的影響。
另外,地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域經濟受影響的程度不同和大專案落地的地域差異,甚至導致了同一銀行、不同分行之間的信貸增長差距拉大,有的高歌,有的哀鳴。以總部經濟而著稱的京津地區,信貸增勢迅猛,一些大專案落地較多的中西地區增長也較多,而東部一些外向型經濟特徵突出、產業調整受衝擊較大的地區則增長乏力。深圳地方銀行人士表示,當地的多家銀行的分行信貸增長普遍乏力,“沒有好項目,有效需求不足是主要原因”。其表示,按照總行給深圳分行的計畫看,許多銀行1月份的貸款新增規模都達不到全年計畫的10%,有的甚至低於去年同期的貸款額。
而一家大型國有銀行河北分行人士也反映,該行1月份的新增貸款只有54億元,其中票據轉貼46億元,實際貸款發放僅為8億元。不考慮票據融資的情況下,扣除唐山和保定的貸款有增長外,其餘省內的10多個地市分行的貸款全部為負增長。這家國有銀行河北分行人士介紹,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河北以“兩黑兩白”為主要支撐產業,即鋼鐵、煤炭、陶瓷、紡織。去年以來,“兩白”遭遇重創,而“兩黑”也正處在產業結構調整的震盪期,屬於總行授信審批的“謹慎類行業”。
正因為如此,一些銀行為了做大貸款規模,便將票據融資作為主要方式之一。從2008年11月份政策層宣導金融支援投資以來,票據的影子便如影相隨,當月,票決融資額達到當月新增貸款的一半。一位元商業銀行人士介紹,票據融資在2009年1月份依舊不會低。主要原因來自兩方面:一是銀行資金運用壓力大;二是企業有效信貸需求有限,“好項目不多”;三是在企業風險加大的情況下,不少銀行認為票據貼現業務風險相對較低。
搶時間差
為何1月份的貸款會如此強勁增長?
上述商業銀行人士告訴記者,除了銀行情有獨鍾於年初放貸外,信貸規模約束的取消和大項目投資的拉動兩方面的因素不可小覷。浙江某城商行人士則告訴記者,1月份放的主要是去年年底審批的項目。目前,各家銀行都在拼搶基建項目,政府也在積極勸說銀行給予信貸支援,但不少銀行並不敢貿然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投放,這造成巨額投放下的信貸分配不均。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在央行自去年進入降息週期後,銀行的息差大為收窄,不少銀行必須依靠“做大貸款規模以平抑息差收窄對利潤的侵蝕”。
某大型國有銀行人士告訴記者,降息後貸存款的息差大概收窄了30-40個基點。而另一家股份制銀行人士則告訴記者,他們行當貸存款息差大概縮減了30%左右,估計有50-60個基點。在息差收窄的情況下,不少銀行在今年的貸款計畫中都加入了該項考慮,即通過增加一定比例的貸款規模來對沖息差影響。此外,某大行湖南分行的人士告訴記者,大家急著放貸,實際上存在一種隱性的擔憂,即害怕下半年又遭遇宏觀調控,對貸款踩刹車,所以儘量往前沖。而對於一些中小股份制銀行而言,在大項目貸款與大行相比沒有競爭優勢的情況下,更樂於通過拼搶速度來增加規模。
一家股份制銀行人士說,:“我們的策略就是不玩大魚吃小魚,而玩快魚吃慢魚。抓搶時間差。”在這一方針指引下,他們基本在去年底就已經完成了今年貸款項目的篩選。另外,今年預期中的中間業務銳減,也成為銀行拼時間做大貸款規模的一個原因。某大行人士告訴記者,去年中間業務占該行整個淨利潤的10%以上,主要是貸款承諾費,財務顧問費等,但今年預期則所增無幾,這部分的損失也需要靠貸款規模的上升和儘早放貸來彌補。
馬蔚華:危機中的中國銀行業十大機遇
"目前,金融危機對於實體經濟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多地反作用於銀行,國內銀行正面臨著不斷加大的風險、經營與盈利壓力。但同時也蘊含著不少前所未有的機遇"
我們正在經歷的這場全球金融危機,其波及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衝擊強度之大,為上世紀30年代以來所罕見。在過去兩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迅速穿透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和信貸市場,從局部發展到全球,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給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目前,全球金融危機進一步升級為全球經濟危機的趨勢日益凸現。這對我國持續多年的投資和出口拉動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帶來了巨大衝擊。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大幅下滑,工業生產顯著放緩,企業經營更加困難,財政收入增幅回落,資產市場持續低迷。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已經從出口行業傳導至與出口相關的原材料、加工、運輸等眾多行業,從沿海發達地區擴散至內地邊遠地區,從中小企業蔓延至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國經濟正面臨進入新世紀以來最為艱難的時刻。
由於國內銀行業參與國際市場的程度還不深,加之近年來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實行隔離,以及監管當局審慎監管政策的有效實施,因此此次金融危機對我國銀行業的直接衝擊並不大,國內銀行受到的直接損失是有限的。但是,金融是經濟的反映,經濟出了問題,金融肯定要出問題。目前,金融危機對於實體經濟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多地反作用於銀行,國內銀行正面臨著不斷加大的風險、經營與盈利壓力。
從業務拓展看,在經濟下行、市場趨冷、信心受挫的情況下,銀行作為社會融資仲介、支付仲介和財富管理仲介的職能發揮受到很大抑制,無論是公司信貸、個人信貸和貿易融資等一般性貸款業務,還是公司負債、同業負債等對公負債業務;無論是POS消費、代理服務、託管受託、結算清算等支付類業務,還是QDII、外匯投資、結構性產品等財富管理業務,市場拓展都更為艱難;從風險防範看,在全球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下行的疊加作用下,銀行面臨的風險不斷呈現出系統性、連鎖性和突發性的特徵與趨勢,包括行業風險、信用風險、利率匯率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合規風險和聲譽風險等在內的各種風險相互交織、相互作用,銀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深淵;從盈利情況看,在有效信貸需求趨於減弱、存貸利差持續縮窄、利息支出成本逐漸上升、中間業務增長乏力、風險資產逐步增多、撥備支出顯著增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乃至今後一段時期銀行淨利潤增速將明顯放緩,過去那種超常增長的局面將難以再現。
然而,危機中也蘊含著機遇的因素,正如英國作家布瑞傑所說,“中文的‘危機’分為兩個字,一個意味著危險,另一個意味著機會。”確實如此,危機總是與機遇相伴隨,危中有機,只要善於發現,善於把握,牢牢抓住“危”中之“機”,“危機”就會成為“轉機”。從事物發展規律看,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統一體,而矛盾雙方的力量會隨著形勢變化而此消彼長,主次地位也會出現逆轉,由此發生質的轉變。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從經濟週期理論看,經濟總是按照繁榮、衰退、蕭條、復蘇四個階段周而復始的運行,蕭條之後便是新一輪的復蘇,因此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就曾說過“為危機而擔憂是大可不必的,對市場經濟來說,蕭條是一服很好的清醒劑”;
從歷史實踐經驗看,眾多企業就是因為抓住了“危”中之“機”而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如大蕭條後IBM的全球崛起,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後日本汽車業的輝煌,亞洲金融危機後三星電子的騰飛,等等。總之,危機往往會動搖舊的規則,促成變革,從而成為重大歷史事件的轉捩點。
應當看到,當前形勢儘管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構成了嚴峻挑戰,但同時也蘊含著不少前所未有的機遇。這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1 ,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的強力實施
為保證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生態建設和災後重建等領域投入鉅資,並出臺一系列措施加快推進農村城鎮化、農業工業化進程。這將極大刺激國內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擴張,四萬億資金的投入提供了相應的信貸需求,特別是為銀行適時介入和拓展政府融資平臺、專案融資、中長期貸款、銀團貸款等業務提供了新的機會。
第2 ,市場主體結構的重新洗牌
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將使市場結構發生深刻變化,企業間新一輪的並購、重組浪潮將再次掀起。最新一期湯森路透亞太區並購季報顯示,全球其他地區並購活動在2008年均出現回落,交易額下降29.6%至2.9萬億美元,而同期中國並購活動仍保持強勢並飆升至歷史新高的1596億美元交易額,較2007年躍升了44%,預計2009年這一趨勢將得以延續。與此同時,行業興衰更替的特徵也將進一步凸現,包括生態環保、服務外包、電子商務、新材料新能源應用等一大批朝陽行業將迅速崛起。這既拓寬了銀行並購貸款、財務顧問等業務的發展空間,也擴大了銀行潛在的價值客戶群。
第3 ,企業調整轉型的加快實施
為有效應對危機,企業紛紛轉變經營模式、優化產品結構、加強自主創新、實施技術改造和升級轉型,並且更加注重多產品、多客戶、多管道、多市場的行銷策略。比如,在受金融危機衝擊較為嚴重的珠三角地區,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主動調整轉型的步伐普遍加快,通過出口轉內銷、完善產品設計能力、加大科研投入等手段加速實現從生產型企業到市場型、創新型企業的轉變,僅半年時間,東莞市已有47家來料加工企業轉為了三資企業,有52家企業積極進行自主品牌創建申報;而佛山市僅南海區一個區就已經有200多家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成功。另一方面,各級地方政府從資金、土地、稅收等多方面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減輕企業負擔,優惠政策之多、扶持力度之大,為多年來所罕見。通過自身的升級轉型以及政府的有力扶持,企業抵禦金融危機的能力將得以明顯增強。這減少了銀行的經營風險,也有利於銀行更好地拓展業務,特別是中長期貸款、股權融資、應收賬款保理融資等融資業務。
第4 ,居民資產配置的動態調整
近年來,隨著收入水準的不斷提升以及金融消費觀念的更新,居民的理財需求和財富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長,這種趨勢並不會因金融危機而發生逆轉。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國內銀行理財產品發售規模超過2.3萬億元,是2007年發行額的大約3倍。而且,隨著市場波動加劇,居民對自身資產池的結構調整更加關注,對資產配置動態調整的意願更強。據有關調查顯示,目前90%左右的銀行認為股市波動對儲蓄存款和同業存款的影響較大,這也充分體現了居民資產配置鮮明的動態轉換特徵。因此,只要銀行不斷豐富產品體系,主動適應客戶需求變化,當前形勢下財富管理業務和私人銀行業務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第5 ,同業競爭格局與策略的悄然變化
國外許多大的金融機構在此次金融風暴中受到程度不同的衝擊或損害,從而使一些優質高端客戶選擇到中資銀行開辦業務,中資銀行的聲譽顯著提高。在國內銀行市場上不少同業實施了客戶結構和業務結構調整策略,收縮或退出了某些業務與市場,進而為其他銀行有選擇性地介入騰出了相應的空間。另外,當前基金、證券、信託等非銀行金融機構與商業銀行抱團過冬的合作意識明顯增強,這給銀行更好地拓展同業業務和開展產品交叉銷售帶來了大好機會。
第6 ,直接融資工具的快速發展
為了擴大社會投資和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政府加大債券市場擴容力度,除積極鼓勵企業發行企業債、公司債和中期票據等傳統債券品種外,還積極推動可分離債券、浮動利息債券、中小企業短期融資券及集合債券等新型債務融資工具發展。據統計,2008年全國包括公司債、企業債、短融和中期票據在內的信用債發行量達到9433億元,是2007的1.72倍,而今年的發行量有望達到1.2萬億至1.3萬億元。其中,交易所市場公司債的發行量可能達到1500億元。除大力發展債券市場外,我國政府還將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步伐,創業板等新型市場將加快推出。直接融資的快速發展在對銀行融資業務構成嚴峻挑戰的同時,也帶動了銀行債券發行承銷、專項財務顧問等投資銀行業務的發展,並且進一步拓展了銀企合作的空間。
第7 ,產業區域轉移的加速推進
在成本增加和市場萎縮的雙重擠壓下,沿海地區勞動密集型、資源加工型產業逐步梯次遷往內地,更多生產要素也將在逐利性驅動下加速流向邊際報酬率較高的中西部地區。據有關專家分析,東部沿海地區大規模產業轉移估計5年左右完成,到2010年,僅廣東、上海、浙江、福建4省市需要轉出的產業產值將達到14000億元左右。這無疑為銀行提供配套金融服務、更好地拓展中西部市場提供了新的機會。
第8 ,人民幣債券投資的空間拓展
2008年,伴隨著貨幣政策基調從“從緊”到“適度寬鬆”的轉變,債券市場在加息預期的減弱和寬裕資金的推動下走出了一波上漲行情,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平均年投資收益達6.52%左右,大大超過股票類金融產品,市場出現債券投資熱潮。今年,鑒於宏觀經濟形勢更為嚴峻,可以預見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寬鬆,物價水準也將保持在低位運行,在這一背景下,持續降息將促進貨幣市場流動性不斷釋放,這為銀行進一步優化人民幣債券投資組合,擴大長久期債券投資機會,提高人民幣債券投資組合收益率創造了新的環境。同時,監管部門已經啟動了上市商業銀行在證券交易所參與債券交易的試點工作,並積極研究在銀行間市場推出較高收益類債券,這將大幅提高我國債券市場的活躍度和交易量,有利於銀行進一步完善債券投資管道、提高投資收益。
第9 ,跨境企業避險、套利的需求加大
在當前國際商品市場和金融市場走勢撲朔迷離,特別是外匯和黃金市場加劇波動的情況下,企業跨境經營的風險不斷加大,避險及套利的需求也隨之增強。據權威調查顯示,目前我國企業外匯避險需求總體在不斷上升,有近1/3的企業希望銀行能夠提供更多的匯率風險管理產品。這有利於促進銀行本外幣、離在岸和境內外聯動業務的深入開展,帶動基於本外幣匯差、利差的結構性避險增值類產品的創新發展。
第10 ,吸收人才的良好時機
由於金融危機,國外金融機構大批裁員,許多海外優秀的金融人才紛紛選擇回國就業。如在去年12月底廣州舉辦的“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上,共有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800名留學人員報名參加。其中博士占51%,首次超過報名總數的一半;過去比例較少的金融、法律人才占到15%,其中有80多人曾供職於華爾街。國外優秀人才回流無疑進一步加劇了國內人才市場供給大於需求的買方市場特徵,為銀行物色、選聘各類專業人才特別是高層次金融人才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總之,面對當前挑戰與機遇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的形勢,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危中求機,學會用辯證統一的思想方法去分析問題、研究方法、制定對策,堅持做到“既審慎又積極”,國內銀行業就一定能夠順利度過經濟嚴冬,保持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2008个人房贷增速急刹车 同比锐减六成
记者从商业银行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商业银行的个人房贷增速与上年同比来了个急刹车。
2008年金融机构个人房贷合计余额29831亿元,新增2808亿元,与2007年新增7147亿元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相当于同比减少60.7%。
受此影响,以个人房贷占主要比例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经营性贷款)增长也大受拖累。2008年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7267亿元,新增4484亿元,按新增量来看,则同比减少48%(2007年新增8699亿元)。
“2009年不敢冒进,不敢很乐观,现在对房地产市场前景看不清。因此2009年个贷计划制定会比较稳健,目标是高于2008年的增量,但远低于2007年。”一位国有大行相关人士2月2日对本报记者表示。
个人房贷增量分化
以个人房贷为主的个人消费贷款明显受制于房地产政策和市场变化。
多位商业银行个贷部人士表示,2008年最大的挑战是房地产市场低迷,交易量萎缩促使房贷增长乏力,同时迫于利息压力以及投资没有出路,客户纷纷提前还款或者选择公积金贷款。
2008年1至12月个人消费贷款数据,基本上呈现了“W”走势,2008年1月,由于2007年12月大量房贷被压而释放出来,使得个人消费贷款增长突飞猛进, 2月个人消费贷款环比大幅下跌,3至4月恢复较为正常水平,增量徘徊在300多亿元。5月个人消费贷款比4月增加457亿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前几个月增量。随后几个月市场并无大的起色,在“金九银十”竟然达到最低点,10月份个人房贷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不过,随着10月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利好政策出台,11、12月个人消费贷款又开始反弹,使得2008年的冬天保留了一丝暖意。
尽管市场恶劣,但个各银行不同的市场策略也导致了银行之间业绩的差别。
13家股份制银行(包含交行)的个人房贷增量绝对值排名发生了较大变化。截至2008年12月31日,招行增量178亿元,增幅12%,从兴业银行手中夺回增量第一的位置。这家处于领先地位的零售银行,自2008年年初房贷“滑坡”意外丢掉第一位之后,马上进行了调整。几个月后,招行就逐步收复失地;交通银行排名第二,增量122亿元,增幅11%;2007年排名靠后的光大银行尾随其后,增量86亿元,增幅16%,成为今年的黑马;排名第四的为中信银行,增量66亿元,增幅约10%;此后为浦发银行,增量59亿元,增幅约9%。
变化最大的莫过于2007年增量排名第一的兴业银行,该行由于房地产贷款占比在上市银行中较高而引发市场对其风险的担忧,因此在2008年兴业银行对房贷采取了保守策略,如今落入第六的位置,增量51亿元,增幅仅为5%。
在兴业银行之后,排名依次为广发银行增量24亿元,深发展增量20亿元,渤海银行9亿元。
有4家银行出现了个人房贷负增长,除了恒丰银行、浙商银行幅度微小,华夏银行迪达-18亿元。令人意外的是,2007年个人房贷增量居前的民生银行2008年竟然负增长38亿元,是13家银行中倒数第一。
知情人士分析,民生银行房贷连连下滑,可能与民生正在进行对公业务的事业部改革有关,个人贷款业务在战略上并未受到很大重视,在激励机制、资源倾斜上投入并不是很大。不过此说法并未获得民生银行证实。
但民生银行其他个贷则实现突破,从个人消费贷款(包含汽车贷款、个人房贷等),民生银行2008年共计增加34亿元。可以看出,民生银行在非房贷业务上投入比较大。
息差缩小压力
由于2009年取消了信贷规模限制,各个银行整体信贷计划都远远超过了2008年,因此个人贷款计划也有所增长。
“2008年我们个人消费贷款很保守,2009年我们计划增长100多亿,进行恢复性增长。”兴业银行内部人士透露。
不过挑战来自于息差缩小的压力。自2008年10月底央行公布首套普通自住住房的房贷利率下限从原来基准利率下浮15%调整为下浮30%后,直到现在银行和客户之间仍在博弈。对于银行来说,这是两难选择。此次房贷新政,也是央行有意进行利率市场化试点,而对存量房实行7折,直接的影响就是银行利润受损。
银行让利,毫无疑问会很大影响2009年个贷盈利。一些证券分析师认为,在90%的房贷利率采用7折的假设下,贷款平均利率因此而多下降了12.6bp,息差因此而多下降6.4bp。
记者了解到上海四大国有大行中房贷余额最少的银行大约有200多亿,最多的有600多亿,而从8.5折调整为7折后,相当于每贷款100亿损失1亿元左右。“但是总行给我们的利润指标不会减少,损失几个亿,要通过其它方式弥补。”另一位国有大行上海分行高管说。
不过,这位高管认为,未来利率市场化是一个趋势,银行必须要承担阵痛。给了存量客户让利,同时就要通过吸收增量来做大规模,弥补损失。
(由于统计口径等因素,银行公布的数据可能与本文引用数据略有出入)
四中資銀行掘金離岸業務,招行佔四成市場份額
深港共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為獲准從事離岸金融業務試點的招商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浦東發展銀行和交通銀行4家中資銀行帶來空前的機遇。4家銀行開辦離岸帳戶客戶共有3萬多家。當前,中國在海外投資有近萬家企業,對外投資近千億美元。業內人士預計,隨著中企穩健「走出去」,至2010年內地新增離岸客戶將達數萬家。離岸業務將高速增長,成為4家銀行利潤增長的重要來源。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 在4家從事離岸金融業務的內資銀行中,招行是首家開辦離岸業務的銀行。近年來招行離岸業務穩健發展。「當前內地離岸金融業務中,招行佔據四成市場份額,08年離岸金融業務利潤4,500萬美元,較04年增長9倍。」招行離岸業務部總經理林大水日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招行佔四成市場份額
林大水表示,1989年,經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招行成為內地最早首家開辦離岸業務的銀行。04年隨著中國加入WTO,招行離岸金額的銀行業務成倍增長。04年離岸結算金額為40-50億美元,08年其結算額高達408億美元,增長近9倍;離岸存款由04年的3-4億美元增長至08年的22億美元,增長了5倍;而08年招行離岸金融帶來的利潤達4500萬美元,較07年增長逾20%。招行當前佔據內地4家銀行離岸業務的四成份額。林大水表示,因為招行離岸金融基數較大,所以08年離岸業務增速不及其他3家行快。
浦發銀行深圳交易產品部總經理王玲表示,2007年末,浦發行離岸總資產同比增長151%,離岸存款同比增長164%;離岸貸款同比增長179%;利潤同比增長93%;離岸客戶總數同比增長35%。另據瞭解,深發展離岸業務自2005年以來,每年以超過50%的速度增長。
港資開帳戶占逾60%
在3萬家離岸客戶中,註冊公司來自香港的佔據很高的比例。王玲表示,當前浦發行離岸客戶中,有60%以上是在香港註冊的公司,離岸存貸和總資產與07年同比增長逾1.5倍。香港註冊公司涉及的行業非常廣泛,其經營涉及電子、服裝、醫藥、通訊、化工等多個行業領域。
境外中企已超過萬家
而深發展的香港公司比例更高,深發展國際業務部負責人表示,在該行開立離岸帳戶的公司中有90%以上的註冊地為香港。香港公司客戶大致分為兩類,一類以進出口或轉口貿易為主;一類在大陸有自己的生產加工基地,跨境資金流動需求旺盛。
據業內有關人士透露,當前,包括招行、深發展、浦發行和交行的離岸銀行客戶共有3萬多家。未來,隨著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持續上升,離岸銀行客戶將保持快速增長,預計2010年新增客戶將達數萬家。
當前,中國境外直接投資企業已超過1萬家,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累計逾千億美元。
據商務部公佈,2008年當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12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當年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406.5億美元,較07年同期增長了63.6%。
2007年的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達187.2億美元,比2002年的25億美元增長了6.5倍。2007年底,中國7000多家境內投資主體在全球173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境外直接投資企業超過1萬家,對外直接投資累計淨額1,179.1億美元,其中非金融類1,011.9億美元,占85.8%。
出海中企業務需求大
林大水表示,中國龐大的「走出去」企業,日益迫切要求母國銀行能夠提供及時、便捷的包括境外融資、集團財務管理、貿易結算、降低財務成本、規避投資風險、投資中轉以及參與境內外招投標等在內的比較全面的境外金融服務。在當前我國商業銀行海外機構網絡相對有限的情況下,離岸銀行業務無疑成為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向「走出去」的中企跨國經營提供跟隨金融服務的最佳選擇之一,因此離岸銀行業務面臨著巨大的增長潛質和發展機會。
據悉,招行先後開發了全球授信業務、外保內貸業務、離在岸聯動外匯資金集中管理服務等多項離岸金融創新產品。當前,招商銀行離岸客戶已覆蓋全球64個國家和地區,客戶帳戶數量超過10,000家。
四行業務競爭趨激烈
近年來,隨著赴海外投資的中企隊伍日益龐大,帶來了巨大的金融服務需求,招行、深發展、交行和浦發行4家銀行對離岸金融業務展開積極的爭奪,其競爭態勢也日益激烈。08年11月底,天津正在大力建設濱海新區東疆離岸金融中心,浦發行天津分行分別向天津城投和濱海城投授信43億元和20億元,將60%的貸款用於濱海新區有關項目,以搶佔天津的離岸金融業務。
招行正加速在全國各地佈局和馬不停蹄地赴各省市推介其離岸金融業務。08年9月中旬,招行在遼寧推介發展離岸金融新業務。招行並與湖南有色、三一重工、太子奶等5家企業簽訂離岸金融業務的合作協議。此外,深發展、交行也在全國許多省市積極拓展離岸金融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