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一定要排除外界干扰,只有排除外界的干扰才能确保投资的安全和持续。
外界的干扰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发生的小概率事情对自己的耐力和意志的影响;另外就是权力对自己的投资产生的影响。
互联网的出现让获取信息的途径变的简单方便,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垃圾信息。如何甄别和选择对自身有用的信息就比较重要了。就投资而言,专业的资讯也是各有不同的观点,比如:不同的研究员对一个上市公司的研究或调研报告由于站的角度和周期长短不同就会产生对上市公司产生不同的评估报告。对于非专业人士,如果把所有研究员的报告看完之后就会迷惑:都分析的有道理,我该听谁的呢?专业人士由于各自站的角度不一样对于研究报告的分析一般会选取比较适合自己观点的分析评估报告,这并不代表投资的成功,至于投资的结果如何那就要看各自的功底深浅了。
对于非专业人士我们不去过多分析,未来中国的金融业将是非常专业化一项职业,非专业人士想获取投资成功的概率非常低。专业人士除了大量阅读专业资讯外,还经常要对目标企业进行跟踪研究。企业和宏观经济以及微观发展是分割不开的,不论外在的信息还是内在的变动都将影响投资人士对企业的价值评估。作为以企业价值为导向的股权投资必须明白抓住企业的本质是投资的关键,对于外界的信息必须仔细甄别,根据这些信息对企业影响的程度深浅作出投资策略决定。
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投资必须看的足够长远,没有足够长远的眼光就很容易被日常发生的小概率事情影响自己的投资决策。企业的运营和人生一样没有一帆风顺的,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内部结构管理和外界环境的变化的影响。投资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投资一家企业要选择所属行业未来发展比较有前景、有优秀管理能力的职业团队,选定完毕之后就要把自己定位于该企业的老板,要对企业发展有足够的信心和企业共荣辱的决心。上市的企业比较多,给我们了很多机会,于是乎很多人认为自己能够选择很多企业,能够及时的变换股东身份。机会多了往往让我们变的不坚定了,外界的不利消息就象魔鬼一样经常缠绕着我们,对我们的耐力和毅志力进行考验。
企业的经营是动态的,对于静态已经发生的客观事件只能作为未来投资的参考,对于企业的发展方向的判断必须进行动态的跟踪和观察。投资必须把握住大概率事件,忽略小概率事件这样才能避免投资的失败。
目前很多人对中国的股市的发展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我们始终认为十年的大牛市才刚刚开始,虽然短期有点高估,但是依然有一些优质企业的估值比较合理,这些企业的高速增长能够用时间来抵消短期的高估。对于十年的大牛市的判断基点:中国的优秀企业在充分享受人口红利带来的竞争优势,中国的平稳内政将推动中国的经济成为全球的经济发动机,中国的中产阶级将推动中国的消费持续高速增长。至于可能发生的小概率事件比如加息、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比例甚至可能发生的台海危机都将是影响我们经济的小插曲,根本不会阻挡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在微观经济层面,比如:茅台发生的乔洪事件、招商银行发生的陈伟离职事件,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企业的经营短期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并不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对于专业人士比较头疼的问题还有资金委托人的压力,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小概率事件往往对于短期股价的影响较大,由于资金委托人也在关注这些小概率事件,这些事件也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他们也有自己的判断,他们往往会利用自己的意志来施压给专业资产管理者。时间周期在半年以内的调整的波动他们往往能够承受,但是,调整周期在一年甚至两年或者更长,资金委托人的承受能力的极限就会出现,他们往往会干预和影响专业资金管理人的长期投资决策。这恰恰是长期投资的大忌,真正的价值投资就是在最艰难时期的坚守。巴菲特在1969年解散他的合伙公司的原因可能也有这样的原因(另外,他找到了合适的发展模式)。
在中国投资还要承受来自监管机构的压力,对于民间的资金监管机构只能采取媒体影响;对于主导力量的公众基金,监管机构则可以通过行政干预这些机构的投资行为。发展中的国家由于权、责、利不清晰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在美国的二十世纪上半页,监管机构行政干预市场也是家常便饭。中国目前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任何事物都有自身发展的自然规律,在内因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外因只能短期延缓事物的发展变化。在2001---2005年的下跌趋势中,行政干预的失效,已经让我们看的很清楚了。目前监管机构再次用行政手段去干预,也只能短期延缓市场的上涨速率,而不能改变市场运行的轨迹。
作为专业人士,一定要顶住来自各方压力,只要自己的判断和自然规律的发展吻合,那么拿出我们的耐力和意志去坚守吧。
翟敬勇
2007-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