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2日 星期二

漫游费调整听证会谁是赢家

消费者和中国移动可能是赢家,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等固话运营商是潜在的输家

  【《财经》网专稿/记者 何华峰】手机国内漫游费听证会结束后,未来漫游费调节的方向初步可定。问题是,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1月22日傍晚,降低手机国内漫游费的听证会结束后,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许昆林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多数代表倾向于以第二方案为基础,作适当的调整。”

  这意味着,方案二占了上风。1月11日,发改委公布了两套参加听证会的备选方案。方案一为,在现有的漫游费基础上,减去0.2元/分钟,每分钟实际收费为1.3元(预付费业务)或1.1元;方案二是异地打电话统一为0.7元/分钟,接电话0.3元/分钟,相当于比本地接打电话高出0.3元/分钟。

  许昆林未说未来价格出台的时间,只说争取以最短时间内出台。

  具体对方案二作何调整,可能取决于两个矛盾因素的平衡。信产部价格清算司司长王占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主要是消费者代表认为降幅不够,但是经营者的代表认为将会承受不了。”

赢家与输家

  在本次听证会上,总共18名代表中,来自电信运营商的有五位。分别是两家移动运营商,即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三家固话运营商,即中国网通,中国铁通和中国电信。除中国移动之外,其他四家运营商代表多持保留态度。

  另外,这些电信运营商的股权持有人―――国资委也派代表参加,态度也相对保留。

  中国移动仅表示,支持和理解这样的听证会,支持积极稳妥地推进这样的改革,一旦形成结果,就将坚决执行。

  中国移动应是改革的赢家。费用下调,用户量增加,所得可能大于所失,因而也有积极性。其言词含糊,可以看作不愿得罪其他运营商同行。

  这有先例可循:中国移动2007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改单向收费固然导致部分话费损失,但带来的业务量增长更为迅速。因此,其总收入和总利润并没有下降。

  而中国联通则支持第一方案,认为第二方案难以承受。鉴于中国移动在手机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中国联通担心,国内漫游费下调,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中国联通的市场占有率。
  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铁通等三家固网也担心,降低资费将加快移动分流固话的速度。2007年1月-11月,移动电话用户继续大幅上涨,增幅达18.5%,至5.39亿户。固定电话用户继续呈总体下降趋势,为3.69亿户,同比下降0.3%。
  对此,信产部价格清算司司长王占甫说,电信行业竞争格局失衡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移动漫游费的下调速度,相对本地资费太慢。近五年,整个电信行业的资费下降达到了53%,2007年一年比2006年下降13.6%,但这个降价幅度,主要是本地电话资费。漫游费和本地资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已经出现不和谐因素。
  王占甫说,下调国内漫游费,对固定电话的冲击确实比较大,但这要通过进一步推进电信体制改革,进一步在企业均衡发展方面采取措施,包括固定电话的全业务经营问题等等来解决。

消费者的压力

  而来自消费者的压力,也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根据测算,方案一平均下降14.9%;方案二平均下降了63%。不过,发改委的许昆林说,还有代表希望比方案二降的更低。

  来自北京的代表张严方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希望两年后,长市漫游合一,则长话与漫游可以取消,同网同价。

  不过,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吕廷杰教授持保留态度。他认为,降低漫游费,实际有概念上的混淆,确切来讲,是降低异地通话费。但他不赞成异地通话费与本地通话费完全一致,因为这会导致资费高地区的人,用资费低地区的人的手机打电话。

  他认为,有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在现在的方案二基础上,把本地主叫的费用下降到与固定电话一样。即由0.7元/分钟降至0.4元/分钟。

听证会的质疑声音

  本次听证会的程序本身,也受到外界人士的质疑。
  1月22日上午8时到12时,听证会先开了预备会,下午2时听证会正式开始。在听证会举行期间,举办方设置了严格的警戒措施。听证会在北京一个大楼的四层举行,从电梯口到会议室,居然设置了七道保安的岗哨。
  听证会的代表总共也只有18位,分别是五名消费者代表、一名消费者机构代表、一名人大代表、两名政协委员、三名专家学者、五名电信运营商代表及一名国资委代表。

  1月4日,北京法学者郝劲松写了“手机漫游费价格听证会旁听申请书”,并特快专递寄给国家发改委。但1月16日,发改委给郝劲松出具了书面答复函,拒绝其旁听。根据《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第13条:公开举行的听证会,公民可以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提出旁听申请,经批准后参加旁听。郝劲松将发改委告上了法庭。

  而听证会期间,也仅允许极少数几家媒体参与旁听。此外,在听证会期间,每人只有五分钟的发言,没有形成辩论。

  对此,发改委的许昆林解释,是因为要确保代表能高质量的参加会议,如果过多的被打扰的话,他们不能休息好。

  发改委和信产部在本次听证会受到如此多的质疑,亦当有所反思。■